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2016.10.13 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这样“造”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15-09-28)

      9月24日上午,锦江区心港职业援助中心的郑柏婷正在梳理前不久“锦基金”组织的“行动研究实训工作坊”里的知识点。

这次工作坊的主题为“行动研究”。这种实训工作坊能够教会社会组织对自己开展过的项目进行梳理,整理出其中的不足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专业培训已经成为了锦江区社会组织的常态。去年,“锦基金”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能力培训10余次。

      锦江区全区社会组织数量超过1000个,但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并不是每个社会组织都能够“生来”就成熟完备。“如何帮助社会组织变得更加专业更加成熟,这是全国都在探索的课题。”“锦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校地合作,整合资源的双赢

      周启迪是西南民族大学社工专业的学生,目前,他正在成都太阳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当志愿者。“平时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理论性较强,而在这里能够真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周启迪来社会组织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成长却很快。“他有很多理论知识,在我们这里实践后,能够有更生动的理解。同时他的很多理念也为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该中心负责人说。

      目前,锦江区已经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锦·校”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的方式,由社会组织为6所高校社工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而高校则为社会组织提供智力支撑。

      “对于很多初创期的社会组织而言,人力资源才是他们最紧缺的。6所高校专业学生在这里实践的同时,也能够解决这些社会组织短期内的人员短板。”而合作中志愿者相关成本,则由“锦基金”负责。

     “整个合作期间,我们也会全程介入,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另一方面也同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剖析。这对我们本身的课题研究和对社会组织的建言献策都有帮助。”廖正涛是西南民族大学社工专业的老师,从2012年开始,就与“锦基金”建立起合作关系,带着自己的团队长期介入到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来。

      项目扶持,不仅给“钱”还给“智”

      “锦基金”对社会组织最大的扶持,就在项目的资金支持上。成立之初,“锦基金”就开启了“TSP种子计划”,通过项目的方式,给予社会组织每年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项目实战经费资助。

      而要拿到这个资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筛选。”“锦基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每年参与申报机构中,只有其中50%左右能够成功获得资金支持。

      项目能不能够通过,需要经过高校及实务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团来决定。“项目的价值意义、社会效应、可操作性、经济可行性等各个方面,都需必须有说服力,缺一不可。”廖正涛说。

      在“锦基金”看来,这个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社会组织走向成熟的过程。“对于那些没有入选的社会组织,我们的专家团队也会给出完善的建议,这将提高他们第二年参评入选的概率。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锦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几年的发展,“锦基金”已资助了150余个公益项目落地,服务群体达到25万人次。

      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是方向

      “虽然我们支持的社会组织有很多,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社会组织仍然难求,而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锦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在该负责人看来,社会组织的专不专业,主要体现在实施的项目上。

       “一家专业的社会组织能告诉我,一个区域低保空巢老人的需求是什么,满足这些需求需要投入多少钱,作为社会组织他具体能做什么,这些服务价值多少。”廖正涛认为,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他们可以通过专业化调查手段了解民众的需求,针对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并通过专业人士与志愿者等人员的合理配备更好地完成服务项目。

      周启迪所在的成都太阳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主要从事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工作。“这样的社会组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术业专攻,对服务的群体有着明确的调查和分析,他们提供的服务质量显然就不一样。”廖正涛说。

      “锦基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社会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如何规避同质化竞争,让社会组织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这个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探索的地方。”


      原文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50928/1115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