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公益项目

2023.12.29 603播报——锦江区锦官驿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以锦官驿街道“大慈益锦”为例

603播报——锦江区锦官驿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以锦官驿街道“大慈益锦”为例

2023年6月3日,第七届成都603社区基金会主题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举行。本届主题活动以“深耕善治·行稳致远——推动社区基金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相关党政部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代表,国内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等共计约300人参加主题活动,共话、共谋社区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全文分享

一、基本情况

锦官驿街道系原合江亭街道和水井坊街道合并成立,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辖合江亭、大慈寺、崇德里、水井坊、交子、点将台六个社区,80条街巷,206个小区院落,户籍数49126人,常住86223人。辖区有省发改委、文旅厅、民政厅、税务局等省市级单位13家;有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七中育才学道分校等中小学6所、幼儿园2所;辖区基层党组织217个,党员2024人。街道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一等功公务员集体、成都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成都市建国70周年安保维稳表现突出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街道荣获四川省首批基层治理示范单位

锦官驿街道治理氛围浓厚、历史时尚交融、楼宇资源富集,具备了基层治理有基础、多元主体有需求、公益慈善有资源的特性。在此背景下,锦官驿街道于2020年启动慈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试点项目,探索基层慈善服务体系,打造集慈善文化宣传、慈善需求发布、慈善资源整合、慈善服务支持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的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保障工作,构建运行机制

1.组织保障。锦江区民政局成立由锦江区民政局、锦江区慈善会、锦基金、锦官驿街道及各社区组成的试点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为项目开展提供方向指引。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锦江区民政局将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3次党组会议、1次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项目工作,解决具体问题。锦官驿街道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社区慈善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先后召开8次工委会、12次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针对试点项目工作组织讨论研究。

2.人才保障。锦官驿街道确定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指定本级相关工作人员、所辖社区党委书记进入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慈善组织设立试点项目专员,指定人员进入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慈善组织、社工机构项目人员提供各类培训,培养专业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3.设施保障。锦官驿街道为试点项目提供必要的试点包公、活动场地及办公设施保障。一方面在水井坊社区设置试点办公空间、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在大慈寺社区设置慈善公益空间;另一方面,链接IFS国际金融中心、阳光新业、玉成集巷等资源,为项目开展提供活动场地。

4.资金保障。锦江区民政局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及时拨付省级资金到慈善组织,确保项目有序开展。试点项目资金150万元已全部划拨至锦基金。

5.跟踪督导。锦江区民政局多次实地走访项目点位,参加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参与项目评审评估,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检查督促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推进。

(二)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构建慈善服务体系

1.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为规范社区慈善基金财务管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试点项目通过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5A级社会组织,荣获透明指数FIT满分)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基金会财务制度进行专项核算,确保费用支出规范、经费审批手续齐全、资金使用支撑材料齐备、资金使用符合预算执行方案。

2.建立社区慈善基金一是建立试点项目框架。锦江区民政局、锦官驿街道办事处、锦基金、锦江区慈善会签订四方协议,明确职责分工。依托锦基金建立“大慈益锦”社区慈善基金,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动锦江区慈善会、锦基金及社会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工作。二是发挥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作用。召开12次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定了《成都市锦江区锦官驿街道“大慈益锦”社区慈善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成都市锦江区锦官驿街道“大慈益锦”社区慈善专项基金救助管理办法》等制度。三开展常态化公开募捐活动。常态化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慈善服务活动,确保社区慈善基金的持续运转。截至2022年8月,“大慈益锦”社区慈善基金累计获得捐赠收入(含物资折款)159.93万,其中依托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腾讯公益),募集5.2万元,公众捐款人次达2504人次,主要来自辖区单位、企业的捐赠。四是履行公开义务。通过慈善中国平台、锦基金官网、内部期刊等公布社区慈善基金收支状况、慈善项目进展等,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3.开展慈善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力量,以社区慈善基金+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形式实施涵盖困难群体帮扶、慈善人才培养、社区志愿服务、慈善文化宣传四类领域,延展形成锦官驿特色的10个慈善服务项目,包括:社区慈善基金运营、困难群体帮扶、公开募捐活动、慈善人才培育、慈善会发展支持、社区志愿服务、企业职工服务、社区需求资源梳理、慈善文化宣传项目运营管理。四大领域慈善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是困难群体帮扶。通过社区走访、入户访谈,建立慈善需求和资源台账,依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了涵盖个案帮扶、物资帮扶、文化生活服务的“社工专业化诊疗+个性化帮扶”服务体系

二是慈善人才培育。组建一支基层慈善人才队伍。遵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养理念,组建由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组成的慈善人才队伍。夯实慈善服务理论基础。以社区治理需求为导向,开设多类型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老师以授课的方式进行分享与讲解,夯实慈善服务理论基础。提升社区治理实务能力。成立6个社区慈善劝募小分队,深入企业、商家开展慈善劝募,提升社区慈善资源整合能力。实施“睦邻乐助·汇爱社区”种子成长计划,采用社区微公益创投的形式,开展社区慈善服务活动,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三是社区志愿服务。设立了1个志愿服务站点,制定了1套志愿服务清单,培育了4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1套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试点项目充分发挥已成立的4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开展入户慰问、慈善劝募、公益倡导、疫情防控等1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强化社区文化引领,挖掘“群众领袖”和“热心居民”,培养居民骨干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睦邻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自治提供人、财、物、场地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拓宽参与的广度深度。在“志愿云”、“文明兴蓉”志愿服务网站实名注册人员200余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0余个,服务时长总计500余小时,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30余小时

四是慈善文化宣传。挖掘社区慈善文化。项目结合大慈寺文化元素,紧抓大慈寺社区毗邻太古里的位置优势,打造玉成集巷慈善地标,开展慈善文化服务活动,深厚慈善文化气氛。塑造慈善文化品牌。依托“大慈益锦”慈善服务品牌,联动辖区企业推出“大慈益锦·玉成集巷”慈善文化月活动,以“慈善+商业”模式探索消费捐助力慈善文化宣传;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慈善文化进社区”系列互动,推广慈善文化。加强慈善文化宣传。通过街道微信、微博、网站、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弘扬慈善文化,宣传慈善政策,展示慈善项目和慈善活动,营造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

三、项目成效

(一)建立了“12345”基层慈善服务体系

通过三年试点工作开展,建立了多方参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12345”基层慈善服务体系。即:

搭建1个社区慈善服务平台。依托社区慈善基金,打造了集慈善文化宣传、慈善需求发布、慈善资源整合、慈善服务支持和社会公众参与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形成2个项目服务体系。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了社区慈善基金运营体系、慈善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聚焦3类基层治理主体。以服务为纽带,聚焦基层治理慈善人才、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持续服务,增强自治与共治联动。

覆盖4大服务领域。围绕困难群体帮扶、慈善人才培养、社区志愿服务、慈善文化宣传四大服务领域,延展多个项目促进持续服务。

建立5社联动机制。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为专业引领,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慈善资源为保障,社区志愿者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基础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二)塑造了“大慈益锦”慈善品牌影响力

试点项目打造了“大慈益锦·善聚锦官”慈善服务品牌,在人民日报、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等主流媒体宣传达20余次,通过自媒体发布微信推文70余条,联合开展“腾讯乐捐”、“慈善文化月”评选表彰等主题活动和宣传活动,全面提升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塑造了“大慈益锦”慈善品牌影响力。

(三)扩大了试点工作示范推广效益

试点项目形成了1篇经验案例,入选并刊登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创新社会治理案例案例选(五)》;试点街接待来自省内外参访团队的交流学习,并在全省慈善工作交流会、全省慈善大讲堂、成都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大型会议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让试点工作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