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分享——探索基层治理新路擦亮“幸福城区”名片
近年来,锦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社区发展与治理深度融合,努力以多元参与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合力、以未来视角探索智慧治理新路径、以市民认同构筑幸福美好生活新格局,全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走向深耕善治,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国际化锦江夯实底部支撑,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规律的发展治理之路。
一、坚持场景思维
我们坚持场景思维、场景逻辑,统筹推进社区形态、生态和文态提升,努力建设更加美丽的锦江,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生活环境更加怡人。我们秉承公园城市和生活美学理念,实施“五大行动”,完成老旧院落改造477个(全区1221个小区中有751个老旧小区,占全区老旧院落总数的64%),整治背街小巷308条,建成特色街区29条,建立近100人的社区规划师队伍,参与特色街区等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在街道社区方寸间打磨创意,在细节中回应民生关切,大力塑造社区形态之美。我们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实施社区微更新、建设社区运动角、打造社区花园、“最美阳台”、建设“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和小游园微绿地,着力打造社区生态之美。我们开展“我们的节日”“坊间·社区艺术节”等特色主题活动,积极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深度发掘社区地域文化特质,打造“天府之村·成都小院”“宝墩书房”等社区美空间成为独有的城市IP;我们发起建立全国首家社区音乐厅—五福桥社区音乐厅,努力满足群众对多元艺术需求,由辖区居民承接,每年举办上百场高品质艺术展演,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益优质的艺术体验,全力彰显社区人文之美。
二、坚持党建引领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强街优社,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融合,努力建设更具活力的锦江,让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多元主体协同共进。我们打破城市化进程中重发展、轻治理的观念障碍和思维惯性,持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扩大基层党组织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领域的覆盖,创新探索“1+7+N”“服务365”等党建引领商圈治理路径,得到中央领导肯定,获评全国十佳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春熙路商圈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优化设置1000个一般网格、589个专属网格、4210个微网格,配备1075名专职网格员、6251名微网格员,依托“网格呼叫、街道处置、部门报到”机制,在“大联动·微治理”平台搭建呼应通道,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上报、综合派单、反馈跟踪。持续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开展“社区消费季”“十二月市”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机会清单和需求清单。聚焦示范建设、社区有机更新等方面,挖掘梳理区级相关部门和社会企业投放落地重点项目88个,收集政策、资金等需求22个,吸引人居地产集团等20个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等广泛参与。实施社会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培育居委会占主导的社区社会企业,提升社区造血功能。香樟社区针对区域内老年人多、蓉漂职工多、日常就餐不便等难题,成立主营餐饮服务的社区社会企业开办社区食堂,提供低利润普惠餐饮服务,并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依托“两个首创”(全国首家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全国首家由党委政府主导、针对社会组织培育培训的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先发优势,累计筹集资金超1.4亿元,扶持社会组织1000余家,培育社区基金92支,资助社区发展治理项目500余个,培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5万余人次,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
持续擦亮“小牛哥”“春熙孃孃”“和善孃孃”等地域志愿服务品牌,推广民提议、民商议、民决议、同行动的“三民一同”等治理方法,推行农集区“同馨共治”等治理模式,凝聚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三、坚持平台搭建
我们坚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强化区域特色和需求牵引,努力建设更有品位的锦江,让城市更有品质、社区更具显示度。我们坚持“一社一品”,努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各美其美”的“网红打卡地”。积极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大力营造高品质类海外生活场景,推动涉外政务和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共建“社区发展治理研究中心”,与驻蓉领事机构、外资企业、社会组织等深入合作,建成大慈寺等国际化社区11个。积极开展主题社区建设。立足居民需求、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建设喜树路全龄友好社区、五福桥文化创意社区等4类26个主题社区,27个社区、24个小区获评全市“双百佳”,2个社区获评全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努力营造“一社一品、各美其美”的服务新场景,为社区品质化精细化发展树立标杆。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场景提效。聚焦“智慧蓉城”建设,全面推进“三四一”网格化智慧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涵盖近100万人、1221个小区院落的居民信息数据库,拓展公共空间预约、小区治理、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等智慧应用场景,构建居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一站式”智慧平台,高效满足居民全龄全时多元化品质化服务需求。
四、坚持人本逻辑
我们坚持人本逻辑、为民服务,聚焦全龄友好和可感可及,努力建设更具幸福感的锦江,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心情更加舒心美好。我们把社区作为基本平台,聚力优化社区服务供给。规划建设23个社区综合体、完成7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打造435个小区党群服务站,下沉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构建“可进入、可持续、可共享”的三级服务平台,着力形成“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创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联合中央党校等建立全国首个社区级幸福美好生活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感受。喜树路社区针对评价结果显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全龄友好服务供给不够等问题,因地制宜打造面积约1.8万平米的“喜乐荟”综合体,提供就医、托幼等8类58项服务,得到居民高度认可,获评“全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工程”。
五、总结与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社区让城市更精彩”。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社区发展治理内涵外延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引领作用。
第二,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市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第三,发展和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一体两面,要坚持发展与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同频共振。
第四,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下移,把更多的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社区。
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领域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从宏观着眼、细处发力,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微网实格”为载体,以“六微”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促进发展成果更加有形可感、治理方式更加敏捷精细、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多元、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稳固,聚力书写“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锦江表达。在此,也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持续关注锦江,提出宝贵意见,助力我区乃至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