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公益项目

2024.01.22 党建引领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盐市口社区“光华家园”总体营造行动

锦江区春熙路街道盐市口社区

一、介绍项目背景

(一)社区概况

春熙路街道盐市口社区地处成都市中心,社区面积0.55平方公里,东起顺城大街、大业路,西至东华门街、天府广场东,人民南路一段,南起新光华街,北至大有巷,有大小街道14条,居民院落22个,常住户2506户,常住人口4661人。社区内有茂业天地、仁和春天等4家大型商场,百扬大厦、SAC四川航空广场、航天科技大厦等19座高端写字楼,同时遍布3000余家个体工商户,是成都市中心典型的商业社区。光华街片区(如下图所示)地处市中心,东起大业路,西至人民南路一段,南起新光华街,北至梨花街。由两条支巷组成,呈现“A”字形状,整体总长500米,街区内有常住户547户(其中租住户278户),由13个院落、4座楼宇、800余家企业及50余户商家组成,是集商业、居住、生产、人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产业社区,情况比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光华街片区示意图


(二)治理难点

1.商居矛盾突出,人际关系趋于紧张。商圈内各主体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因外来人员比重大,商圈内各主体,特别是居民群众由以前的“单位人”和“村里人”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社会人”,不同乡音、不同职业、不同户籍的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商圈文化没有形成,相互之间主要是利益关系,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在商居共存的商圈产业社区中,商业活动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但由于商业营销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差异,容易导致商居矛盾的产生。光华街片区作为中心城区中典型的“商居共存”片区,沿途分布33个商家,13个居民院落,4个主要楼宇。由于“光华家园”周边是商业繁华区域,商住混合存在,因此居民和商户之间经常产生矛盾。街区内单位、企业、商家为周边居民、上班族带来了生活便利,但同时一些商业设施和生产活动也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产生了诸如噪音污染、油烟扰民、下水道堵塞、交通拥堵等邻里纠纷,附近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居民的投诉和举报。商户的营业行为经常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的投诉与要求也经常影响到商户的经营。这些矛盾和冲突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2.自治力量老化,培养新生力量困难。光华街周边原住民多以退休职工、空巢老人为主,参与社区事务的以老年人为多,老面孔居多,街区内居民代表、楼栋长和社区内参与社区治理的热心人士和志愿者等年龄日趋老化、居民骨干数量日益紧缩,现有居民骨干自治能力较为匮乏、遇到问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培养参与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迫在眉睫。盐市口社区自2021年改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培育社区自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治力量老化愈发明显,新生力量中的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和成长,在社区治理中,自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度不高,参与率和参与热情有待提高,缺乏对社区自治的投入和参与的意愿,难以形成自治的力量,培养新生力量也越来越困难,这使得社区自治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社区自治力量老化和新生力量的培养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过程,已有力量有经验无激情,需要社区的提能升级及新鲜血液的刺激,新生力量有活力缺实践,需要社区的培育赋能及已有力量的带动,这需要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区自治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市民融入难,社区事务参与度不高。与大部分城市社区一样,随着来此地经商、务工的城市新市民的不断逐步涌入,居民之间语言不一、沟通不畅、习惯迥异,商业需求旺盛,普遍存在对所在小区、院落、公共资源和住房过度使用、疏于管理的问题,为社区安全保障、卫生健康和文明创建造成一定隐患和负担。新市民很难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事务的意愿也不高。这导致社区自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造成了居民对社区的自我认同度不高,社区归属感不强,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的疏离状况。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社区商圈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而社区治理也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盐市口社区开展了“光华家园”总体营造行动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旨在通过推进商圈产业社区发展治理,提高居民幸福感和社区整体形象。

二、设定项目目标

(一)深研支持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党的二十大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的总则中就明确提出:“社区发展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发展与治理一体推进,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统筹自治、法治、德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力量,组织发动居民和其他各类主体广泛参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活动。社区发展治理应当按照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要求,凸显舒心美好、宜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生活特质,以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社区为目标。社区发展治理应当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法治保障、协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居(村)民委员会应当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作用,履行法定职责,依照法律法规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文件还分别就社区发展、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提出明确要求。社区发展相关内容提出:“城镇社区应当保持城市宜居生活特质,持续优化社区服务、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创造智慧生活,建设智慧智能的高品质生活空间。产业社区建设应当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功能区布局,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社区生活相融共进,产业形态与社区形态协调发展。推动生活空间与产业空间融合布局,构建兼顾产业发展和企业、居民需求的产业链条,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社区治理相关内容提出:“社区治理应当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构建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注重发挥居民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鼓励和引导居民依法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凝聚社区共识,共同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本市应当围绕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加强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解决社区安全稳定问题,排除风险隐患,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相关内容提出:“社区服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市场运作,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居民志愿服务、社会捐赠捐助等多种方式供给。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其他各类公益组织,在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或者低偿服务。鼓励居民和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倡导和鼓励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捐赠、项目认领、邻里互助等活动。鼓励居民根据兴趣爱好、职业经历等,自我组织和开展学习、健身、厨艺、园艺、公益集市等社区活动。鼓励居民组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教育培训类和公共安全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锦江区在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中,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突出问题导向和创新思维,努力以多元参与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合力,以市民认同构筑幸福美好生活新格局,为推进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锦江方案。锦江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要求,积极支持鼓励推动社区培育志愿服务地域品牌,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二)设定总体目标

2021年2月,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实施的“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意见,其中提到了人们的情感归属、友好邻里营造、软性关怀等等方向。“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更是提出要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从社区角度出发,希望在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能到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都享受,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本次项目拟定以党建为引领,以商圈为核心,以“光华家园”为平台,整合社区社会资源,整合社区职业人群、商家,企业和公益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为社区的服务助力,为社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和持续化的志愿服务,使之形成社区单位、企业、商家和居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并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根据谁需求谁设定服务项目,为社区服务提供持续支持,实现资源闭合,提升服务,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社区,推动社区治理向更加高质量、高效能、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三、制订初步计划

(一)前期走访调研

进行前期走访调研是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前期走访调研是了解社区状况、了解群众需求、识别社区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可以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后续社区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走访调研是行动的前期基础,可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问题导向。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愿,社区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发动辖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对“光华家园”进行前期走访调查,同时建立调研档案,将调研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制定活动内容、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时进行参考。

1.主动问需,“走百家门,知百家情”。社区多次组织“两委”召开专题工作动员会、推进会,明确调研目的,明确需要调研的内容和问题,制定了走访计划,包括时间、地点、走访人员、调研工具等,设计了调查问卷及表格,包括基本信息、需求、意见等方面,以便在调研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关情况,确保走访过程按计划有序顺利进行。按照工作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对片区13个院落逐门逐户进行了走访,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深度访谈等调研工具,在走访中与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困难需求、对社区的评价和期望,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记录下他们的回答和意见。对于未能完成入户调研的居民,社区通过电话访谈、短信沟通等方式也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2.多方调研,“听多方话,明多方愁”。社区还通过面对面走访、发放需求调查表、电话调查、在线调查、举办调研会议、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走访调研居民、企业、商家和职业人群,根据调研目的和调研对象的特点选择具体调研方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分析统计,了解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和职业人群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信息资料分析

社区将前期走访调研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聚焦社区居民、商家、企业的需求和问题,深入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发现问题和矛盾,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在分析过程中,社区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了梳理、分类、归纳与总结,制作了需求清单。

1.光华街片区居住小区基本都是老旧院落,居民多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退休职工等,70岁以上老人约有40人,空巢孤寡老人约有25人。这部分老年群体由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不佳,甚至可能会引发孤独、失落、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不但需要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而且迫切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和帮助、陪伴和关注、关怀和支持。他们需要但不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家居保洁、洗衣服等基础生活照料服务,还需要及时的医疗和健康照顾。除了基本的生活和健康保障,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他们需要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保障,加强社交互动和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丰富精神生活、开阔眼界视野,不与社会脱节,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

2.在社区走访调查的过程中,部分居民也主动提出了诉求,他们在青少年的教育方面需要极大的帮助。他们不但需要为孩子寻求良好的教育资源,自诉在孩子的社交方面也面临困难。不论是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缺乏,还是孩子年龄阶段特点的造就,孩子与家庭、同龄人或社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与互动,导致他们产生了孤独感和沮丧感,部分还出现了“叛逆”表现。他们需要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应对情绪问题等。他们还需要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展现自己、帮助他人、识交朋友、扩宽思维,以获得“展示出我的闪光点”、“被他人所需要”的满足感。

3.社区还摸排走访了企业、商家和职业人群,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盐市口社区作为产业社区,在发展治理过程中,企业也是其中的重要参与力量。社区需要走进企业,与企业互助共融发展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非常重视内部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了企业内部管理文化以及大众兴趣文化,通过文化的发展以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和谐、良性发展,因此更是需要与社区的良好互动,更是可以推动企业承担实施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达成双赢局面。

商家和居民之间本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商家和居民可能会发生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也为商家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巨大困难。商家急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缓解与居民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以获得最大的经营利润。居民希望在保障生活便利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社区也需要明确商家和居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商家和居民的行为,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

职业人群需要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包括职业路径规划、技能提升、学习机会、实习和求职建议等,解决职业上的挑战和困难,减轻职业压力和焦虑的影响。他们需要适当的社交活动与休闲娱乐活动,积极主动地寻求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身体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缓解工作与生活的各种压力。

4.除上述特定人员的需求外,各类受访人群普遍进一步对于安全治安保障、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治理保护、文化娱乐需求、医疗卫生保障、节日氛围营造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需求。

(三)设计活动内容

社区以需求清单为基础,制订出了可行的项目方案,并开展多场宣传活动,将特色项目主题向各个群体宣传, 通过宣传海报、展架、宣传册、在线推广等方法,让社区居民、企业和商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1.以党建为核心,搭建“光华家园邻里互动联席会”服务平台。旨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邻里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实现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2.成立开展“光华家园”共享厨房志愿者服务项目。发动青年职业人群和本地居民力量,共同打造和运营光华街片区公共空间和志愿服务,丰富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以光华家园共享厨房为志愿服务平台,整合社区社会资源,对原爱心抄手铺进行提档升级,为社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和持续化的志愿服务,使之形成社区单位、企业、商家和居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并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根据谁需求,设定服务项目,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持续支持,实现资源闭合,提升社区志愿服务。

3.以活动为载体,夯实院落自治平台建设。自治是指社区居民在自己的领域内,通过自主协商和合作来管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院落是社区的最小自治单元,“院落自治”是加强社区基础工作、助推街道社区基层治理、激活最基层管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探索。社区拟定组织居民院落重新修订院落公约、完善院落自治平台功能、丰富片区文化活动,使社区协商民主由事件导向规则导向转变,以此点燃居民的自治意识和热情,带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人翁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以院为家、人人有责”的意识将小区打造成为环境友好、邻里和谐、管理有序的幸福家园。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来实现社区共同发展。

4.以自治为路径,培育社区治理新生力量。自治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管理能力。通过自治,社区居民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技能,如组织、协商、决策等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些管理技能不仅可以应用于社区管理和治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社区居民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凝聚社区人心。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不仅可以促进社区自治和治理,还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社区拟定制订院落自组织培育计划、发动可持续性社区营造计划、实施社区居民骨干培育计划,培育社区治理新生力量。

四、具体实施情况

(一)搭平台:以党建为核心,搭建“光华家园邻里互动联席会”服务平台

由于社区集聚了众多楼宇、单位、企业和商家,资源配置具有区位优势,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整合社区优势资源,聚集“两新组织”党组织、院落党支部、“双报到”单位党组织、街区党员代表等组织力量,搭建“光华家邻里互动联席会”服务平台,建立“光华家邻里互动联席会”制度,以“光华家园”建设为路径,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公益服务为载体,凝聚院落党组织、自治组织、单位、企业、商家等多方力量,以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困难为切入点,多方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形成街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形成“项目清单”的基础上,协商制定“光华家园街区居民公约”和服务办法,强化街区各成员交流、沟通和互动,多方位了解服务需求,聚合街区资源,通过对街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精准链接,达成街区成员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谋发展的家园建设服务理念。

(二)优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优质服务

1.以社区居民、商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光华街片区547户居民、33户商家、4个主要楼宇等进行入户调查,按照“资源清单”、“需求清单”进行集中归纳梳理后,收集意见建议46条;针对需求整合和链接社区资源,提供精准服务。

2.对于街区存在大量楼宇、企业的职业工作者的中午就餐刚性需求,在和街道办协调后,对沿街商家采取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召集附近商家指定“光华家园商居自治公约”在保障街道安全、卫生、秩序和门前三包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在中午11点半到13点半摆放临时餐桌满足双方需求,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对附近住户产生的油烟、噪音等困扰,组织设立了21个“光华家园好邻居服务点”为街区70岁以上老人提供7折优惠服务、免费上门服务和定制服务,同时结合商家的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回馈社区居民。

社区还于光华街1号3栋设立了光华家园“小牛哥”同心小站,为快递物流从业人员设置了指定的停车区域,临时停车便捷;出入口设置了醒目的“温馨小窝”标识;驿站内便民服务设施完善,配有饮水机、微波炉、工具箱、医药箱、网络wifi、空调、充电设备等,设置茶水区、图书角、休闲区等服务区域,并有专人提供便民政策宣传与法律咨询,全方位、全方面地关心关爱快递外卖小哥。

3.“光华家园”共享厨房位于光华街1号,原为99爱心抄手铺,由光华街5栋居民吕阿姨在2010年开始进行运营,吕阿姨曾在食品厂工作,退休后便全力经营这家为新市民的子女以及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饮食的公益餐馆。吕阿姨以身作则,发动周边居民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不仅为新市民提供公益服务,也定期组织社区公益聚会活动,其获得了第四届成都市诚实守信模范、锦江区社区消防宣传形象大使、中国好人。本社区为中心城区商业和老旧院落社区,大量职业人群和新市民白天外出工作,社区内有大量社区老年居民和青少年需要得到社区的支持。但原有的99爱心抄手铺志愿者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单一;场地简陋,日照和通风不佳,不利于志愿者服务的开展;原有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专业性较弱,居民亟需专业性和年轻化的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共享厨房进行管理和运营。

社区在吕阿姨和原有爱心抄手铺志愿者服务队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和社区实践提升原有服务质量,同时发动志愿者力量,特别是职业人群力量为更多居民提供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在硬件上将吕阿姨的公益餐馆改造成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社区共享空间,同时在软件上发动社区志愿者社群力量(特别是年轻人志愿者),在店铺中开展与共享厨房相关的业态和志愿者活动,以此店铺为支点活化整个片区。在原有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共享厨房的新的空间和业态,将志愿服务向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内容多元化和服务对象多元化发展。社区培养志愿服务团队对共享厨房进行商业化运作,收益用以反哺支持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社会企业样本。

社区以“光华家园”共享厨房为基础,以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核心,组织了与共享厨房主题相关的活动丰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为社区培养了一支参与共享厨房管理和运营的志愿者队伍;以“光华家园”共享厨房为平台,整合社区职业人群,商家,企业和公益机构,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共同为社区的志愿服务助力。

4.社区整合“光华家园”商家资源,成立了对社区空巢、独居老人每月进行帮扶的“光华家园红马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21个商家组成的“光华家园好邻居商家志愿服务队”、由社区老党员组成的对社区户外劳动者提供产台服务的“暖馨小窝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对街区邮票绿地进行常态维护的“光华街9号院Hi花园绿植小组”、对社区老人、门卫、环卫工人等每月进行义务理发的“新潮理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5支自组织,为社区居民常态提供志愿服务。同时,驻区单位、企业启动实施“光华家园服务计划”,为社区居民和职业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和关爱服务,在拓展潜在服务受众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光华家园红马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各院落支部党员和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党员组成,宗旨是彰显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发动社区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在回应了社区空巢困难、高龄独居老人服务的同时,让牵手的其他志愿者切身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同时,以社区院落支部在地党员作为主导力量,按计划、分步骤逐步扩充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家庭,让“红马甲家园牵手陪伴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夯实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队伍,至今已开展约25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家住光华街1号4幢的钟素芳奶奶是一位独居空巢老人。钟奶奶长期一个人居住,由于年老体弱,独自外出行动不太方便,生活十分孤单,志愿者经常上门和老人拉家常、帮助老人做一些日常家务。志愿者和钟奶奶一起聊天,听钟奶奶讲述过去的往事,也向钟奶奶讲述现在的社会发展。红马甲爱心牵手陪伴服务有效地缓解了辖区老人空泛孤单的生活,为他们带去了快乐。

对于不可避免的对附近住户产生的油烟、噪音等困扰,为了缓解甚至商居矛盾,社区组织联合商家设立了21个“光华家园好邻居服务点”为街区70岁以上老人提供7折优惠服务、免费上门服务和定制服务,同时结合商家的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回馈社区居民。

新潮理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由新潮美业和德馨美业两个理发店9名专业理发师组合而成,队伍成立至今已开展3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为门卫、环卫工人、行动不便人员、敬老院及空巢孤寡老人等进行理发服务;有在小广场摆点服务,有上门服务。家住古卧龙桥12号院的曾孝文老奶奶患有乳腺癌,并伴有术后后遗症等情况导致手臂淋巴肿大行动不便情况约有10余年已久,家中人员一直为其理发烦恼,每次理发都需2、3人搀扶至理发店,十分不方便。了解情况后,志愿服务队根据其需要便组织人员定期为曾奶奶进行上门理发服务。像曾奶奶这样的情况,社区有10余起,新潮理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极大的方便了他们的理发服务,也获得了辖区居民的好评。

(三)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夯实院落自治平台建设

一是启动实施“一院一公约、院院有特色”定制计划。依据院落特点、问题和办法,按照实用性、可行性、简单易掌握的原则,通过引导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共同关注、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发动居民重新修订平台自治公约。截至目前,已对街区内13个居民院落的居民公约,按照共同参与、共同审议、共同决议的方式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二是结合社区老旧院落打造,按照“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注重引导和发挥院落支部、院委会的作用发挥,充分尊重大院居民需求和兴趣爱好,对光华街片区等6个居民自治平台进行了功能设置原则进行了重新规划、特色打造和功能完善,如在大院门口设立了“有事情言语,我们来帮您”大院自治服务公示牌、在大院活动室增加设立了“微心愿、即时贴”等。

三是着重以居民关心、关注和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引导党员群众和社区成员按需设置活动项目,丰富平台文化、宣传、教育等功能,通过项目认领、社区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居民自治组织、自组织众筹项目等开展相应活动。截止目前,共组织端午节包粽子、敬老宴、坝坝宴、集体生日会等在内的43场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内在活力。同时,积极动员辖区居民、商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光华家园共享厨房”项目、“星巴克”共建花园项目、院落墙绘项目及夏季防火防盗志愿者联合行动等增进居民、商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互间交流,形成一个共同参与、多方协同、商居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促自治:以自治为路径,培育社区治理新生力量

一是结合社区保障资金的使用,实施了社区居民骨干培育计划。分批组织大家参观、考察学习和团队建设;针对社区两委、对院落支部、院委会、楼栋长、业委会以及居民进行罗伯特议事规则项目培训。

二是发动可持续性社区营造计划。引入了社会组织启动“花重锦官城院落绿植项目”、“一面墙、一双手、温暖一片天”墙绘等院落文化提升、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三是培育社区院落自组织。结合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帮助院落自治组织设定服务项目,支持帮助院落居民骨干人员建立服务团队,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居民参事议事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居民掌握需求、设计项目、回应需求的能力,实现孵化和培育多元参与社区自治的新生力量。

五、分析总结反思

(一)取得成效

本次项目行动对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融入社区,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益探索。基层社区工作从领导转变为指导,从管理走向治理,从依靠体制内精英,到依靠体制外的社区贤达,民意诉求表达路径从“纵向反映”向“横向沟通”大转变,把社区的部分公共事务交给居民自己操心商办,加快培育居民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及法律意识,也为今后社区自治组织培育人才和挑选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让群众基础更扎实,接触群众更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更快速,解决群众诉求更直接,具有可复制推广性。

1.夯实了党建基础。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依托“光华家园”区域化党建平台成立了由“两新组织”、商家、居民中的优秀党员组成的区域化党建促进会,形成了共同决策、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共同参与机制。通过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党员亮身份、党员带头参与公益活动等不断发挥党组织的桥梁和带头作用,强化了对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了片区范围内的共建共治和居民自治。目前,社区内其它小区、院落“光华家园”的“观察员”们纷纷表达在自己的小区内进行复制和延伸强烈意愿。

2.化解了“商居”矛盾。通过定期召开光华家园邻里互动联席会,组织居民和商家共同梳理问题、协商问题和解决问题。社区党委和商居联盟如今成为了共解商居矛盾的社区两大 “和事佬”,主动召集双方摆问题、找对策,共商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最大可能实现互利双赢局面。破解了单纯依靠政府管理的固化思维模式,有效的改善了企业、商家、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熟悉度,创建了和谐共治社区家园。自从“光华家园”实施以来,社区商居关系和谐,社区未接到过一起矛盾纠纷的投诉,甚至以前因为街区卫生环境困扰搬离的一些老住户,都渐渐回到“光华家园”来参加各种活动,表达想搬回来的意愿。

3.激发了社区活力。随着“光华家园”建设模式不断推进和优化,更是让驻区企事业单位、商户和居民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同为社区发展建设出谋划策。社区两委也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回应服务需求、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办法,盘活了多方资源,激发社区活力,逐步形成“出门见笑脸,推窗有资源”的崭新面貌。

4.增强了居民归属感。归属感就是社区发展治理的终极目标,也是解决城市小区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主要途径。通过四位一体“光华家园”持续建设,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变多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多了一份包容,少了一点争吵。多了一些帮助,少了一些自利。依托志愿者队伍,通过给孤寡空巢老人设立真人图书室,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每一个空巢老人和社区的故事,并将故事以图文的形式在共享厨房作为室内装饰呈现;通过招募社区内外亲子家庭和志愿者为社区内新市民及其子女,孤寡老人以及生活困难者提供爱心餐饮;打造“深夜厨房”,招募社区内外志愿者为社区新市民提供宵夜餐饮,让新市民在一天的劳作后有机会聚在一起与志愿者一起交流分享,在聚餐中促进新市民与原住民的融合;依托共享厨房平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辖区居民、商家、社会组织共建联谊,营造出了“邻里胜远亲,互助互关心”的浓厚氛围,让家园有了更多的“故事”,让社区有了社区的更高的“温度”。

(二)存在问题

盐市口社区“光华家园”总体营造行动是一次党建引领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尝试。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反思。

1.居民意识与参与度不足。在行动过程中,小部分居民、商家、企业意识和观念还比较传统,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党建引领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性,依然没有意识到社区治理对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动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针对这部分居民和商家,社区在今后的行动中怎样提升他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参与意愿、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事务,精神文明建设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社区可以考虑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居民、商家、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共治共建共享和谐美好社区。

2.社区文化营造需加强。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能够促进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发展。在今后的行动中,社区还需提高文化宣传的力度,让居民了解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根据社区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社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三)经验总结

1.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贯彻始终。推动社区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社区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加强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激发社区居民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社区居民的发展治理能力;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和改革,加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力量的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2.调动参与式设计。依托志愿者队伍,依托社区、居民骨干、相关专家,探讨社区共享厨房志愿者服务可持续的方式方法。通过调动居民的兴趣和参与,和设计专业志愿者一起参与设计工作坊,为社区闲置空间设计方案出谋划策,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志愿者参与公共空间设计、打造及运营管理的成果,以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在社区各个公示栏进行联合布展,同时巩固原有学雷锋自组织队伍,召开会议,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对优秀志愿者、优秀骨干给予表彰,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商家、居民代表、志愿者代表、项目负责人召开结项会议,总结全年服务活动。

3.加强技能培训。邀请专业社工老师对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就社区的发展治理、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意识理念和具体技能的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案例学习、参访其他社区优秀案例等方式加强学习,并且对培训效果进行实践评估,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服务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志愿服务能力,让居民、企业和商家更好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

六、探究治理方向

(一)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

盐市口社区作为一个城市中心的产业社区,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忱,注重发挥居民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居民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坚持鼓励和引导居民依法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凝聚社区共识,共同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二)坚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应继续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继续坚持对现有5支志愿服务队伍的支持、帮扶与培训,以继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此外还要坚持鼓励居民和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挖掘新的人员力量,培育新的自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社区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倡导和鼓励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捐赠、项目认领、邻里互助等活动。鼓励居民根据兴趣爱好、职业经历等,自我组织和开展学习、健身、厨艺、园艺、公益集市等社区活动。鼓励居民组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教育培训类和公共安全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三)加强微网实格的建设和管理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当前的“微网实格”治理是指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划小划微、赋能做实基层末端治理单元,重塑基层组织动员体系,以多元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效能的治理方式,是市委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促进“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转变的重要举措。

施小琳书记明确指出:“网格责任不仅要落实在网格员身上,关键是落实落细‘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单元治理,根本在于全市统筹,目标导向、重心下移、各方协同、工作终端见效,让群众评判”。社区结合实际,完成了网格党组织全面组建、全域微网格优化划分、选优配强微网格长(员)、各类资源、力量下沉网格,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常态长效的“微网实格”治理工作机制了得到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的作用,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围绕居民生产、生活安全,聚集安全、稳定、应急巡查及报告、市民宣传和组织动员、居民数据采集和群众诉求收集、社区特殊人群关怀服务等四项职责开展工作,解决社区安全稳定问题,排除风险隐患,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