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公益项目

2024.01.22 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东较场片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锦江区书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区党委委员

 

摘要:在社区发展治理活动过程中,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丰富拓展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平台、形式和载体是社区治理的常见目标。退役军人群体作为社区的一员,由于其党性强、素质高、组织力优的特点,探索和动员该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已成为许多社区的关注重点和工作内容。本文以退役军人集中居住的成都市锦江区东较场片区为例,对书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区2021年-2023年“新征程上在一起”民生微项目进行案例行动研究,探索其在优势视角下,以党建引领破僵局,专业组织缓矛盾,自治组织绘新篇,打通退役军人参与社区事务渠道的策略,最终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运行的双料长效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社区发展治理;退役军人;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行动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川省在“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原则中指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加快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更好发挥政府治理能力,注重激发社会协同能力,切实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建立健全多元协同共治格局。”为包括退役军人居民群体在内的各类群体有效地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了重要政策指示。

原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指出“发挥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退役军人特长发挥机制,引导他们在巩固基层政权、戍边稳边兴边、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鼓励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能够引导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和尊重退役军人,提升退役军人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打造了多元化社区生活平台,实现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从军营到社区,褪去的是军事管理和军营环境,当他们 “转身”回归社区居民身份,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环境和个人身份突变,社会事务参与丢失,从个人心理、家庭相处到社会化再融入等问题层见叠出。在社区治理的视野之中,社区极力想弱化他们的特殊性,把退役军人纳入普通居民进行普通的管理,而又因为他们的从军经历,使得其生活待遇、政治素质、人际关系与普通群众不完全相同。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发觉到单纯的优抚行政工作并不能有效解决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问题,退役军人居民群体责任感强、行为习惯良好、服从管理、态度端正、抗压力强的优势并没有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得到有效发挥,宝藏尚待挖掘,社区应该如何下手“挖宝”成为了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挑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本文通过描述五昭路社区党建引领+社工服务联动“破冰”介入退转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思路,呈现“双联动”机制的优势和效果,回溯遇到的困难、分析应对的方法和得到的实务经验。

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在学校、社区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关于退役军人服务方面,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探索社会工作在介入退役军人服务中的运用情况,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的内涵。

2.现实意义

1)提高社区对退役军人群体的认知和关注。用社区组织和社会工作双视角剖析退役军人居民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在动员和组织的问题和需求,探寻退役军人群体自身意愿、自发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反馈,展现该群体的特有优势的表现和价值。

2)为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的保障和动员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政策提供建议。本文通过细节盘点五昭路社区在两年多时间里项目执行中的得与失,为同样在探索如何发动退役军人居民群体的社区和社工们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的行动参考。

3.小结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研究在理论方面的较多,实务摸索较少。因此,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社会适应工作,协助退役军人解决适应障碍,激发退役军人潜力,实现个体和社会全面增能,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从军人个人到家庭,从军人家庭到居住小区,从居住小区到社区,发挥带动作用。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逻辑

本文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行动研究法以及无结构访谈法对推动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社会工作服务的实务过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实务开展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建议,探索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可行路径。以成都市锦江区东较场片区五昭路社区“新征程上在一起”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在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后,参与式观察整个项目的实务执行情况,分析项目中的问题,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提出建议和思考。

2.研究方法

1)案例行动研究法

案例行动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者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个案研究法。本文运用案例行动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五昭路社区作为研究样点。

2)研究样点简介:五昭路社区紧邻锦江区府南河活水公园,辖居民院落53个,服务群众2.3万余人,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老旧院落型社区。辖区内的东较场片区,是成都自古以来的沙场点兵屯驻之地,至今也仍是涉军院落、小区的集中片区。目前该片区内有退役军人服务部门3个: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书院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大厅、五昭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窗口;有涉军居民院落7个:省第一、第二干休所,国防工办宿舍(东较场116号院落),退役军人经济适用房(长城锦苑小区),其中长城锦苑小区也是社区内最大的物业小区。东较场片区总涉军住户超过2000户,涉军居民超过6000人,在此居住的涉军人群占五昭路社区服务群众总人数的近1/4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选取

1.退役军人

我国对于退役军人的定义比较多元,目前国内与之相关的概念主要有退伍军人、退役军人、军队转业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等。我国明确将1954年后按照《兵役法》应征入伍服役的军士、兵,经部队批准退伍,持有退伍证的,称退伍军人。退役军人是指作复员安置的军队干部和在1954年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定义,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是指退出现役后移交政府安置管理的军休干部和退休士官以及军队安置管理的军休干部。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的公告》中规定的信息采集对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共包括十二类: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军队无军籍离退休职工、退役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残疾军人、享受国家抚恤的伤残民兵民工、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鉴于此,本研究所指的退役军人是广义的概念,泛指退出现役的退役军官和士兵,而退役军人服务的服务对象,则包括以上十二类。

2.社区发展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治理除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之外,过程目标更是其所注重的因素。社区治理要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此外,社区治理还要培育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培育改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区制度规范,建构社区不同行为主体互动机制等。本文研究的则是退役军人作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路径。

3.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开始是美国的丹尼斯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里提出来的。自此被纳入到社会工作领域之中,并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中得到丰富与发展。“优势视角”聚焦个人优点,从搜寻、开启潜力出发,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从困境中得以挣脱,最终满足需求,实现个体的目标。“优势视角”强调的是社工找到案主的“闪光点”,挖掘案主潜能,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通过激发案力量,使其来解决自身问题。

在五昭路社区“新征程上在一起”项目中,社区和执行社工更加看重和始终相信退役军人居民群体具有责任感强、行为习惯良好、服从管理、态度端正、抗压力强的优势,尤其是与老旧院落积极分子相比较,他们退休年龄更早,精力更加丰富,在社治方面表现不佳只是因为缺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路径,如果能够善加引导,他们一定会成为社区群众工作中的有力支点,这是项目组织者的“初心”。项目在引导“去标签化”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群体的优势,让他们发声和主导项目方向,解决自身的问题,形成自治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回应治理需求。

二、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需求、思路与步骤路径探索

五昭路社区在治理工作中,在东较场片区遇到了如下问题:第一,基层党组织薄弱:该片区退转军人聚居,人数多,占比大,以街、院整体建立党支部对长城锦苑这类小区的基层管理力度不足,需要织密基层党组织,升级党建服务水平;第二,退转群体社会化再融入遇困:退转军人社会化再融入程度参差不齐,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程度也低,在地方管理过程中由于退役军人社会化融入遇困,各类矛盾集中爆发,是该片区开展治理工作的痛点;第三,片区自治组织缺失:退转军人来自不同部队和地区,对社区归属感低,邻里关系淡薄,未形成良好的居民自治。

为解决以上社区治理难题,回应该片区居民群众需求,更好的动员退役人群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来,经过居民需求征集,由社区党委提议,咨询社工专家意见,于2021年开始设计和实施五昭路社区“新征程上在一起”项目,2022年,成都市民政局将该项目纳入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类“民生微项目”提供经费支持,连续实施至今。

(一)需求分析

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类型全、数量多、居住集中,是难得的调研点位,所以对他们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所遇到问题和成因研究始终贯穿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之中。根据分析情况,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介入前,以社区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为主;介入后,以东较场涉军群体集中性问题为主。

1.调研行动循序渐进三步走:首先采用了点亮沙盘活动进行军住户主动亮身份摸底,再通过党委介绍关键人物进行重点人物访谈,最后才开启大规模调研,前后历经半年时间,才完成了项目需求分析等前置工作。

2.深入性需求分析(狭义范围)

项目开始介入之后,党委对该片区党组织进一步细化,为该片区网格管理进一步配强服务力量,社工启动动员工作,双方的距离逐渐拉近,对彼此的了解也快速增加,逐渐发现了其中更为深入的问题。

1)身份变化带来的社会化再融入遇困

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群里团职级以上的军官群体居多,在个人层面,身份和环境的转变,社会事务参与丢失,给他们带来了失落感;在家庭层面,从分居两地变为同进共处,部分家庭关系协调遇到问题;又由于退役部队不同,各自的家乡其实天南海北,邻里关系陌生梳离,入住却不融入,对社区归属感低,退转群体社会化再融入遇困带来的各种问题是在东较场片区开展社区工作的主要难点。

2)不同退役军人及周边群体的差异需求问题

东较场片区内辖省第一、第二干休所,团职以上干部安置小区-长城锦苑,东较场122号院落,国防公办宿舍(东较场116号院落),军队联合大院等不同区域,人员包含退休军干及家属、转业军人及家属、自主择业军人及家属等不同退役军人群体,出现了渴望参加群体性团体活动、希望依托自身特长为社会持续贡献、拥有军旅特色服务空间和根植在内心的军旅文化传承等差异性需求。

为了更清晰的展示东较场片区人群的情况和需求,制作了以下表格:

1:退役军人及周边群体需求

人员分类

具体情况

情况分析

主要需求

参与意向

主要居住小区

退休军干及家属

在干休所集中居住和管理,党组织关系属于社区党委

干休所退休人员年龄偏大,职位高,有部分突出贡献者;党支部管理成熟,院内熟人社会模式成型

组织需求:辅助加强支部管理和人员服务;人员需求:可参照老年人社工工作

愿意积极参加各种社区事务、公益服务

省第一、第二干休所

转业军人及家属

年富力强,分散于各种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作,属于社区双报到党员

有较好的组织性,能联动资源丰富,时间较少,部分人员社区归属感弱

社区公共服务;小区内公共空间及交友;家属尤其是小孩参与志愿者活动

愿意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类活动

长城锦苑,东较场122号院落

自主择业军人及家属

由于该片区自主择业军人普遍有艰苦地区服役等特殊情况,其年龄较正常退休的低一些,收入也较高,其党组织关系直接转入社区党委

个人自由度高,组织集体活动难度较大;部分人员有独居情况;部分人员社会化再融入程度较低

组织需求:更加渴望回归有组织管理;个人需求:参加集体活动,享受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部分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疏导需求

愿意适度的参与社区活动

长城锦苑,国防公办宿舍(东较场116号院落)

项目组将其分类为:社区管理问题、人群再融入问题、人群参与组织问题、阵地缺失问题、文化发展问题,根据表中需求分析,项目执行切入点定为:片区自组织培育与群体参与能力提升。

(二)项目思路

以社区党委、项目社工工作组、社工专家顾问组成的项目执行班底,以摸底调研为重要依据,参考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以成效为导向,拟定了三年计划。

2021年项目计划—党建破冰,意识注入,夯实基础,党建破僵局,专业缓矛盾,自治绘新篇,打造新征程路上幸福社区。党建破冰:织密长城锦苑小区基层党组织,以楼栋建支部扎根破冰,强化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唤醒共识:运用社工小组工作法,开展军旅生涯回顾主题,提取“东较场”故事,唤醒军人爱家卫国初心,激发自我服务;寻觅“东较场”:引入华星路2号社区“微空间”通过“微更新”设计、包装和升华“东较场”军民爱国文化品牌,让参与人从社会认同中得到社区归属感,巩固自治成果。

2022年项目计划—“较场点兵”,实现参与,筑成共识,升级“一核两元”社区治理模式,形成党建、自治“双核”治理型自组织,用好华星路2号社区“微空间”搭建资源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参与。社工力量介入,进一步发掘东较场自治小组的军事特长,引导组织和设计“较场点兵”社区军校品牌,服务社区老人、儿童等各类居民群体,推动自组织向社会组织转型,实现自我造血。

2023年项目计划—总结梳理,区域示范推广,模式品牌化推广:总结梳理社区营造经验,打造明星课程,建立成熟体系化的退转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规范模式,对内提升,对外推广。

(三)项目步骤

在三年计划之下,项目分为五步执行,逐步推进,逐渐探索,努力完成既定目标。

1.织密“东较场”组织:优化升级基层党组织管理,发挥军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破社治僵局,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机制;

2.专业小组聚合力:缓解退转军人群体性问题矛盾,开展24组“退役不忘战友情”主题社工小组(每组5节),以共同话题吸引更多“战友”邻里参与其中,形成相对固定的退转军人服务小组,形成居民自我服务基础;

3.空间阵地汇人心:以小组活动中挖掘到的社区军旅回忆、故事为底稿,完成华星路2号社区“微空间”更新,巩固居民自治自豪感;

4.军事特长做服务:打造“较场点兵”社区军校,让军民自治小组利用自身军事特长,设计、开发“专业”军校课程,开展小区军训、社区军训、学校军训等三种不同类型军训活动,聚焦“一老一小”实现“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目标,达成居民自我教育系统;

5.爱国文化向民生:东较场古今军事文化形成社区特色文创系列产品,贴合居民生活,传承中华军事文化,营造社区幸福美好氛围。

三、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内容

(一)党支部建设和社工初步介入“双联动”同步破冰

社区先期系统梳理了东较场片区党支部情况,2021年,将原长城锦苑、干休所支部,按照网格楼栋细化为了东较场干休所党支部、长城锦苑1-3党支部、三槐树路院落联合党支部。党支部换届选举时间与项目调研时间重合,新产生的党支部关键人物在项目调研期间提前参与进入项目当中,为社工介入和项目破冰打下了组织基础。

2:东较场片区党支部建设推进表:

覆盖片区

2018年

2021年

2023年

长城锦苑小区

长城锦苑小区党支部

长城锦苑1-3网格党支部

第一网格党总支,下辖12个党小组

三槐树路片区

三槐树路院落联合党支部

三槐树路院落联合党支部

第十四网格党总支,下辖2个党小组;第十五网格党总支,第7党小组;

东较场干休所片区

东较场干休所党支部

东较场干休所党支部

第二网格党总支,下辖5个党小组

(二)不同功能小组活动层层推进

根据前期调研得到的需求分析(表1),项目组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片区设计了不同功能的小组活动,又在不同推进阶段植入不同的主题,层层推进项目计划。

3:初期小组活动分类执行情况

片区

分类小组类型

分类小组

不分类小组

长城锦苑小区

支持性

小组

2期4组共计20节“退役不忘战友情”主题小组活动,深挖军人情结和共同军旅记忆,以共同话题吸引更多“战友”居民参与其中,组建社区退转军人自组织队伍。

忆往昔,不忘峥嵘岁月:第一期2个小组10团体活动以“战友情”为主线,从第1次畅聊“98抗洪、08救灾”等共同军营回忆,后期不断以“旧记忆”话题不断卷入“新战友”邻里,扩大参与人数,形成“东较场”自组织雏形。

破冰动员小组

搭建“整齐划一”东较场片区党员信息库,结合大政方针和时代特色创新开展“事事新”,组织院落大调研和深走访,调研党员需求,寻找流动党员,实现“一家人”流动党员双报到。

搭建“敢为人先”党员学习教育平台,规划党员学习课程,建立“学无止境”党建教育学院,带领东较场及社区党员开展“见贤思齐”优秀党建社区研学游。

 

三槐树路片区

成长性

小组

爱现在,勇于担当责任:第二期2个小组10团体活动以“战友行”为主线,运用优势视角,引导退役军人发掘自身的军事特长,找到可以与社区治理结合的服务点,并推动小组完成华星路2号社区“微空间”更新设计和军为民服务内容,让自组织发育成熟;

这20节主题小组活动,搭建了退役军人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共同军旅记忆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组建社区退转军人自组织队伍的基础,将群体冲突变身为和谐邻里,不断卷入社区治理新生力量,形成团体性支持网络,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开展为民服务行动。

东较场片区

活动作为“退役不忘战友情”主题小组活动,使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初步认识并建立关系,通过党建故事和共同军旅记忆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组建社区退转军人自组织队伍的基础,将群体冲突变身为和谐邻里,不断卷入社区治理新生力量,形成团体性支持网络,持续开展为民服务行动。

至此,组织建设、重点培育类的初步目的已经达成。

(三)阵地建设阶段

针对东较场片区无军旅公共空间等实际问题,退役军人居民主动发现院落小区闲置空置未利用空间,经居民讨论一致决定将公共空间落脚于长城锦苑小区业主活动室1楼,但由于长城锦苑产权归属于军队所有,公共空间的使用权申请遭遇重重困境,在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征得军区同意,获得空间使用权。

关于空间的设计、打造、常态化运营等阶段性服务,初期退役军人居民纷纷表示需要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入场、聘用专修团队建设、申请运营补贴支持等期望,但在社区党委和社会组织的动员下,退役军人转变服务意识,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空间优化设计、打造、运营中来。五昭路社区华星路2号“微空间”打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以空间阵地凝聚人心,以社区军旅回忆、故事为底稿,完成新征程“微空间”更新,巩固了居民自治自豪感。

(四)组织服务阶段

该阶段启动的前期学校等因疫情影响处于封闭式管理,所以项目采取与家长会合作机制,在社区和家长会的支持下,用书信的形式让老军人和青年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志愿者上门探望社区老兵爷爷,将学生们写的信件和志愿者制作的桃花酥交给他们亲手打开,并将信件一一读给他们听。这些老兵爷爷们身上承载着光辉闪亮的历史记忆,是鲜活的价值观,是形象的教科书,让我们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都能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厚植爱国情怀,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五昭路社区“成都8.25”防疫志愿者队伍,其主力就来自东较场片区,阶段性防疫工作结束之后,保留并转化为五昭路社区邻里互助团队,其微信群人数保持在350人上下,并且发言积极,正能量满满,自发提供邻里互助的场面层出不穷,成为了社区线上的十五分钟生活圈。

(五)文化挖掘阶段

依托东较场片区军旅文化底蕴,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精神,动员社会多元资源参与社区文化挖掘,围绕东较场古今军事文化,以东较场军人的共同回忆和特色故事为底稿,设计“东较场”在一起文化LOGOSlogan,东较场记忆文化品牌确立!

形成具有东较场军旅特色的文创系列产品,如生活装饰类(冰箱贴、钥匙扣、胸针等)/服装饰品类(文化衫等)家居实用类(伞、挂历、杯子等),以文创产品为媒介,浸润居民生活,传承爱国文化,做好国防教育,营造社区幸福美好氛围。

 

红心帮帮队队徽:

正中为军人形象剪影,代表了退转军人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剪影下方有由内向外迸发的星星,代表了退转军人自组织为民服务的热情,也体现出退转军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外围由圆圈组成,代表自组织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团结一心。

 

红心帮帮队队旗:

旗帜整体使用红色和黄色,红色具有热烈喜庆的气氛,也有代表解放和光明的意义,代表了退转军人的使命和责任,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土的象征,代表退转军人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黄色也是所有颜色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队旗左上角分别为队徽和社区,中央是队名,简单清晰。

四、项目成效和机制产出

在三年规划和五步走具体计划落地实施完成后,退役军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项目取得一定成果,社区在东较场片区开展工作:找得到人、做得成事、用得到地,并总结梳理出一系列活动成效和相关服务机制。

(一)找得到人

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群体的积极分子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陆续参与到社区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渐渐成为社区居民骨干的中坚力量,他们之中涌现出社区正式居民代表5人,社区居务监督员1人,微网实格专属网格员15人。相较于老旧院落的积极分子,退役军人居民骨干们呈现更加年轻、学历更高、行动力更强的特点。

(二)做得成事

红色基因反哺社区,“宝藏”开始发光

退役军人志愿者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和资源,组织了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场地资源等,成为社区积极活跃骨干,在社区治理体系下良性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工作有效进行,提升社区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

在社区党委、团支部的牵头下,项目整理了该片区人力资源、居民需求、志愿服务三项清单,链接辖区内各类资源,开展退役军人队伍特色活动,逐渐形成了:五昭路社区“在一起”邻里互助公益集市,“我有一个军爸爸”、“大手牵小手一起升国旗”等国防教育进校园,“昭花夕拾”、“家国情·五昭行”社区文化发展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以军旅文化启蒙-传承-发扬为主题的“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深受辖区内居民群众的喜爱,尤其是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充分链接起了辖区内的和平幼儿园、天涯石小学昭忠祠分校、成都第二中学,加强了社区在家庭层面的动员能力,为社区党建联建和校社联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类型。

同时,项目以群体性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传承发扬为目的,定制生活装饰类、定制服装饰品类、定制家居实用类等军旅文化产品。产品被纳入社区志愿者激励兑换物资库,不仅宣传了项目品牌,同时传递了邻里互助的温度。

(三)用得到地

以原长城锦苑业主活动中心1楼闲置空间为基础,优化升级军旅文化活动空间,活动空间占地面积300余平米,分为室内室外两大空间,室外为活力运动空间,室内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多元共治议事厅、邻里和谐畅聊室、资源共享军需所和书海遨游会客厅,涵盖涵盖协商议事、纠纷调解、资源共享和学习阅读等多项功能,现阶段由军旅居民自组织-红心帮帮队管理运营,持续为民服务。

(四)双项长效机制产出

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现执行的“长效服务机制”和“空间运营机制”,如下图:

 

 

五、项目典型案例——冲在一线的“战士”-薛叔叔

薛叔叔,52岁,长城锦苑居民,退役前为解放军陆军某师团职干部,立有战功,现为东较场红心帮帮队骨干成员。

薛叔叔留给社工的第一印象是“嗓门大”,第一期第一组第二节小组,薛叔叔应第一节小组组员秦叔叔邀请,前来参加小组活动,当他还未到活动场地时,社工便听到了薛叔叔的声音传来“社区就是事情多得很,从来也不做实事,一天到晚开些没有意义的会议,我今天倒是要看看,今天要说什么”。社工在全体组员到齐后,开始本节次小组活动,在社工自我介绍时,很快便被薛叔叔打断“什么?你们不是社区的?那我们凭什么来开会,我要走了”,薛叔叔在活动开始不到五分钟的时候,便愤然离场,社工多次挽留,也无成效。

社工并没有因为薛叔叔的离场而放弃这次小组,也依旧坚持用优势视角去发现每一位组员的潜力,将项目中的各类活动积极宣传到东校场片区。当然,这些消息也传到了薛叔叔的耳中,被了解,被知晓,被思考......

薛叔叔第二次参加活动是在第一期第二组第三节小组,小组活动以团队游学为主题,来到了成都大运会主题场馆,感受大运氛围,学习大运知识,尤其是东较场片区毗邻成都大运会游泳训练馆—猛追湾游泳馆,小组成员们纷纷表示回到生活区域以后也要结合成都大运会的主旋律,开展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薛叔叔是主动报名参与的,全程保持沉默,但是手中的手机一直不停的在拍摄各类学习主题展示文字。当社工宣布本次游学结束时,薛叔叔来到了社工身旁,为上次的事件表示了歉意,同时提出“咱们东较场应该有一只属于退役军人居民的队伍,我们应该有共同的标识,有队旗,有口号......”社工接受了薛叔叔的歉意,认真记录下了薛叔叔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回应道,欢迎薛叔叔继续参与到“咱们自己的队伍”的队旗、队徽、口号的商定会议。

在项目结束的阶段,薛叔叔已经变身成为项目的“管理员”和“宣传员”,薛叔叔主动承担起公共空间的运营管理,同时在整个片区积极宣传项目,动员更多的退役军人参与进来。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咱们自己的事情,必须冲在第一线。”

六、结语

(一)小结

成都市锦江区东较场片区是比较少有的退役军人集中居住片区,在此开展的“新征程上在一起”民生微项目,案例聚焦到退役军人社会化再融入的尴尬期,关注到退役军人行政服务和保障政策覆盖薄弱的交界板块,创新社区人群工作理念,改变动员方式,营造友好特色文化氛围,推动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服务,是基层组织与社工专业优势相互补位解决社区问题的典型案例,希望该案例可以为同行的社区和社工提供行动参考。

(二)经验提炼

通过对项目整体及研究进程的思考,笔者将其中发挥了关键和重要作用的经验总结为:东较场上新征程,五招用心绘新篇。

1.第一招:统筹项目组,建立组织“信心”

由于东较场点位情况既典型又特殊,项目可参考信息和类似经验不多,所以以项目组的形式建立执行组织是很有必要的。五昭路社区“新征程上在一起”的项目组囊括了社区两委、执行社工、督导社工、咨询专家,同时成都市、锦江区两级民政还会对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的良循环的执行路径下,能够及时的完成需求分析、问题反馈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产出高效的策略,项目执行三年,在东较场片区初步达到“深耕善治”的效果。

2.第二招:确立好理论,执行不忘“初心”

社会工作去标签化的工作原则和社区想要弱化退役军人群体特殊性让他们逐渐融入居民群众的想法高度一致,所以在项目执行之中,要齐心协力、一以贯之、潜移默化的推进退役军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去标签要义。

让退役军人需求得到引导,让退役军人群体心态逐渐平衡,社区、退役军人、社区其他片区居民渐渐在“居民·友邻”意义之下实现三向奔赴,让退役军人社会化再融入的裂缝慢慢填平,用信任的力量引导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走向社区发展治理新征程。

3.第三招:介入添“小心”,党建引领指明路

退役军人群体社会化再融入遇困引发很多问题都集中表现在地方管理的初期阶段,所以项目在前期介入阶段“小心”设计介入策略,充分利用该群体对党委的天然归属感,把“组织背书”工作做在前面。

本项目初期采用的党委组织委员带社工进入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等进行项目宣讲的方式,是有效的。项目介入初期,采用分院落点亮红色沙盘,再循序渐进找关键人物访谈,最后才大规模摆点调研的方式,也是“小心介入策略的重要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第四招:赋能有“红心”,创新分类小组工作方法

“红心”引领是为退役军人群体赋能的策略,充分发挥模范退役军人的先锋示范效应。通过对退役军人群体的深入了解,需求分析,因材施教一般的将小组活动有针对性分类别开展。从想法设法的拉拢更多的人参与,到循序渐进设计如何更好的参与,直至引导产生自组织的过程,其思路要紧密围绕促进退役军人群体提升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这样可以快速突破项目执行中低探索的初试期。

1激励人心,续写军人崇高的初心使命。退役军人虽告别军旅生涯,但“当过一日兵、一生有军魂、永远跟党走”的初心不会变,军人的气魄、胆识、职责与使命不会变。在活动中运用军旅特色标识,为队伍立旗帜,树口号,类“军事化”管理的小组组织形式,不断唤醒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续写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军人辉煌,也正是五昭路社区该项目“新征程上在一起”中新征程所指。

2)组织保障,发挥党员磅礴的先锋力量。注重加强退役军人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等社会主义先进理论武装退役军人头脑,使理论真正在退役军人那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他们在社区发展治理等领域迸发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社工发力,专业社工工作的转化发挥。基于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和造成多层面的影响,社工专业工作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都有其重要的发挥之地,包括心理辅导、小组组织、社区适应要综合运用在项目之中,不能顾此失彼,才能有所收获。

5.第五招:内赋能外转化有“雄心”,入网进格验成效

“雄心”赋能策略,是在项目执行的中后期要扩大退役军人嵌入场域,突破退役军人内部自身能力限制和外部资源条件限制,通过外赋能内转化的路径,赋予退役军人社区发展治理权力和退役军人服务群众责任,让红心帮帮队队员入网进格,在微网实格实际工作中检验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动员力量,以微网实格工作效果来呈现东较场片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具体成效。

引导退役军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由自发、无序自组织、民间组织向合法有序、慈善公益的社会组织转变,培育退役军人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组织网络,加强亲人、邻里之间等对退役军人的支持,增大退役军人社会接触面,缓解情绪、心理等压力。

在五昭路社区“新征程上在一起”项目中设计的战友情小组有两重目的:一是用一声“战友”打通该片区陌生的邻里关系,二是从“战友”到“邻居”,把关系网从退役军人本人扩展到他们的家庭。

五昭路社区自2022,不断吸纳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退役军人成为居民代表、居务监督员、微网实格网格员、五老志愿者、志愿者队伍负责人、社区能人,推荐成为“两委员一代表”。他们在认领社区事务和身份之后,责任感强、行为习惯良好、服从管理、态度端正、抗压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以身作则,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优点融入社区治理,成为居民骨干的榜样,增强了社区居民协作性,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三)反思及展望

本文选取的成都市锦江区东较场片区点位比较特殊,由于其历史成因,为少见的退役军人聚集居住片区。而退役军人散居在居民院落之中才是他们的常见居住状态,所以本文虽初步探索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服务模式,但是在动员阶段的路径上恐有所缺失。

在视野和高度方面,本文较多的停留在社区自治组织层面,于整体政策设计的思考不足。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笔者仍然能明显的感到相关的政策支撑力度不足,容易产生退役军人事务、民生优抚服务、党组织服务之间界限不明的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有所考虑,形成政策支撑,进一步打通拓宽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路径。

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路径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项目仍然在执行过程之中,让退役军人服务项目与社区总体营造项目融合是目前待执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发动退役军人队伍用好自身特长,探索建设社区平灾结合、平战结合保障体系,在新征程中全方位助力社区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退役军人居民”这个巨大的宝藏,让他们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持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潘华.美国、俄罗斯对军人的社会保障及其启示[J]. 西伯利亚研究,2008(03).

[2] 山乔.英国、德国退役军人安置概览[J].中国人才,2011(08).

[3] 谢丹,陆旭丹.外军退伍安置相关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6).

[4] 刘妍.聚焦外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J].中国人才,2012(14).

[5] 于京天,郭静.加强部际协同 系统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

[6] 魏同斌.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研究[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9.

[7] 蔡达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 徐瑜. 退役士兵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9.

[9] 李先成. 我国退役军人就业权利保障研究[D].ft?东大学,2020.

[10] 郭潇萌.简析当代中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5(01).

[11] 刘培法. 社会工作参与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的机制研究[D].西华大学,2021.

[12] 肖大威.开放空间会议技术介入退役老兵群体社区帮扶工作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刘纪达,王健. 变迁与演化:中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政策主题和机构关系网络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