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公益项目

2024.01.22 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国际化生活圈营造——以沙河街道双桂路社区国际化主题社区创建为例

王在娟  锦江区沙河街道双桂路社区党委副书记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国际化愈发明显,城市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化社区的产生,国际化社区则成为了城市国际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国际化社区良好、有序的发展,为中外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为城市国际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国际化社区、城市国际化两者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指标,国际化社区的打造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化社区不仅是外籍人士与国人共同居住的场地,也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场所。由于国际化社区在我国仍是一种比较新的社会现象,许多城市还缺乏对此类社区治理的成熟经验,仍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2018年,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20182022)》与《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旨在打造出一批具备全国知名度的品牌社区,构建完成惠及成都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国际化社区建设序幕。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一些区域,既不是老旧街道渐进演变或改造而来,也不是郊区农村变迁为城市社区,而是巨变式拔地而起,例如成都东郊老厂矿搬迁之后腾出的整片区域,短短数年已经形成新街区,具有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空间风格,接纳新市民,新业态,多种族(外籍),也汇集多种价值取向。锦江区沙河街道双桂路社区,即是这种新兴的城市社区,小区院落内部环境、公共空间、外部商业配套等物理要素现代、时尚,社区外籍居民多;但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社区与外部链接亟待搭建,社区活力仍有激发空间,而且因为居民的需求品质趋高,商居矛盾已经凸显,对社区发展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二、现状与问题

沙河街道双桂路社区位于攀成钢片区,攀成钢片区是老工厂搬迁“腾笼换鸟”而形成的大幅地块,于2020年1月成立,之前一直处于筹备社区阶段。社区改革调整后,管理服务区域为东至古雅坡路;南至通汇街及通源街;西至汇泉北路及二环路东四段;北至双桂路。辖区总面积0.59平方公里,共有5居民小区:仁恒滨河湾、中洲中央城邦、中粮鸿云、天誉花园和ICC天曜。目前,辖区内共有居民8654户、常住人口20000余人,其中有包含德国、韩国、法国领事以及外国驻成都机构中高层人员、外资企业高端人才等在内的来自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等10余个国家的外籍居民200余人。

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公建配套、多元的消费场景、精细便捷的品质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居民到双桂路社区居住生活。辖区居民中,原攀成钢职工不太多,而外地外区迁入的“新市民”占比较大,有80、90后新家庭,商务人士家庭,外籍家庭,具有明确的价值观、文化和艺术取向,生活注重品质、体验感,自我权利意识比较强,对社区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公共事务、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对居家环境、物业服务等方面有极高的要求,因噪音、养宠、物业服务、停车位、商业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这给社区服务水平和国际化场景营造带来了新的考验。

三、问题分析

面对以上问题,社区通过走访调研,与支部党员、居民骨干、物业、外籍管家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总结分析高频次发生的矛盾纠纷和投诉事件,总结梳理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文化差异大,居民融合度低

双桂路社区是原成都钢管厂腾笼换鸟之后新建立的社区,本地居民占比少,人口大多是来自外地,甚至还有很多人员是来自于其他国家。不同地域的人员,节日习俗、生活方式、语言、价值观等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让中外居民之间互动少或矛盾产生。比如,在中国,邻里之间相处相比较于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城市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更重视的是邻里间的和谐、包容,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和为贵”;而外籍居民则倾向于依照条例规定办事,更加重视自我权益的维护。同样,不同国家的外籍居民间文化差异也大,欧美国家的人比较热情奔放、性格外向、喜欢社交和多元文化,尊重民主和开放,乐于寻求在交流不同文化时产生的快乐,而日韩居民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喜欢和本民族的同胞聚集,对于异国文化有很强的警惕性和排异性,爱抱团;非洲居民外向而敏感,大多数人在嘻嘻哈哈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因此,社区居民成分的复杂化、外籍人士人际交往的异质化、文化交流的冲突化,导致了居民间隔阂多、融合难、关系淡漠,彼此之间无法理解和包容,容易无中生有,小事变大,大事难了,最后走向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的难堪局面。

(二)党建引领不够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

在国际化社区的构建中,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入,带来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彼此就像大海中乱窜的帆船,若没有一个明亮的灯台指引,便无法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双桂路社区所辖的五个小区都是高品质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较为专业,辖区生活环境、医疗、教育乃至周边商业资源较为齐全,这些都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是,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够突出,良好的资源力量未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与物业、企事业单位、商家联动机制未建立,社区的创建工作力量单薄,效果依然不显著。

(三)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具有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才能提供精准化服务,精准化服务又能提升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效率,而当前社区提供的服务大多比较空泛普遍,同样出现了服务设施相对单一且有效利用率低、服务定位不清晰、服务内容单一化、社区服务供需间会出现错配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国际化社区,服务对象复杂多样,而社区原有的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所需的精细品质服务,具体主要体现在服务平台、服务队伍、服务内容不完善三个方面。目前,社区主要的服务平台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为主,能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政务服务需求,但是针对外籍居民的社区服务平台不多,且服务阵地双语标识规范化程度不够。其次,服务外籍居民,语言沟通能力对工作者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而服务队伍专业性不强,就不能很好地宣传和带动外籍居民参与。再者,社区现有的服务内容多为公共政务性事项,而涉及到这方面服务需求的居民占少数,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居民对社区治理、公共事务认识不足,未能抓住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关键点。

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力量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最终实现社区良性发展的目的。而参与的主体不单是政府或者社区,还有辖区居民,参与的动力就是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前期,从双桂路社区的情况来看,社区参与表现出以下特征:年轻人参与少,老年人参与多,外籍人士基本不参与;文化性、娱乐性活动参与多,志愿性、治理性活动参与少等。一方面,双桂路社区正式成立于2020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社区,辖区居民也是来自于各地的新居民,大家对于社区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社区具有哪些公共事务更是不了解,更加谈不上会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另一方面,面对多样性的居民,社区未找到居民能够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点或形式,因为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并不关心社区发展、社区福利救助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从表面上看上去与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

四、创建思路

1990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指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双桂路社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高质量建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党建领航——多元参与——文化共融为路径,重点聚焦文化治理、综合治理、商居治理,从涉外服务网格化、双语标识规范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专业化、中外交流活动品牌化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强引领、搭平台、新机制、抓服务,联合共建单位党组织、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一心两体三治理”的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营造“悦享双桂、向美而居”的国际化生活圈氛围,致力于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活跃文化社区、高质量服务社区、高品质宜居社区。

五、具体举措

(一)突出组织抓引领 以党建为核心助推涉外服务体系的建设

社区以“党建引领协商民主”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纽带桥梁作用,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前期,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小区物业、驻区单位、辖区企业商家,充分摸排资源力量,梳理建立片区资源库。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依托攀成钢片区优质商居资源的天然优势,通过社企沙龙、党建联席会等方式搭建党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联合党建工作,持续加强整体联动,实现党组织的优势互补、共融互促,形成“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1、设立外籍人士之家,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针对外籍人士面临的语言交流不便、政策了解渠道不畅、生活方式差异、政府公共服务不便捷等痛点,双桂路社区党委牵头联合锦江区外事办、派出所与小区物业开展联建共享,以辖区中外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满足外籍居民日常服务需求,在外籍居民相对集中的仁恒滨河湾小区设立了外籍人士之家,进一步发挥辖区优质小区优势,设置了包含“文化交流区”、“亲子活动区”、“居住服务咨询区”、“多功能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和“运动健身区”等多个共享空间,初步建成集政务服务、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生活服务综合体。

2、延伸服务触角,设置外籍人士社工服务点。考虑到外籍人士之家设立在仁恒滨河湾小区内,小区对于非本小区的外来人员管控严格,其他小区中外居民进入外籍人士之家办事或者使用公共空间不方便,于是社区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拓展服务载体,在已建成外籍人士之家和外籍人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联合鸿云悦街、朴田a+等企业,通过党建共建,在鸿云·悦街设置了一处外籍人士社工服务点,为外籍居民提供常态化政务服务渠道。社工服务点的设置,与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和外籍人士之家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以“一点一家一中心”为支撑的社区涉外政务服务体系。

3、打通线上服务平台,补足线下服务短板。除了逐步建立和完善线下服务平台,线上进一步升级IN双桂”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拓展“诗意双桂”“外籍服务”板块内容,并引进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及时更新发布相关政策和社区动态,推动社区与居民之间高效互联、互通、互动。线上平台的开通,一是补充了线下服务覆盖面窄、人力时间成本高、宣传效果一般等不足,二是可以避免社区工作人员因为语言障碍,现场无法跟外籍人士有效沟通、准确传达信息的问题。

4、双语(多语种)标识标牌规范化。为了充分营造国际化氛围,在2021年—2022年,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标牌规范化、双语化制作,并联动各小区物业陆续将小区公共场所的标识标牌进行了双语(多语种)规范化更新,包括社区周边道路引导牌、党群服务中心(站)所有功能室门牌、小区公共环境的相关提示语等都换上了双语(多语种)标识牌。

(二)突出党建引领,将社区人才队伍资源、志愿服务做扎实

1、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社区现有两委人员7人,网格人员5人,班子队伍人数不足,而服务的居民人数达2万余人之多,且居民构成复杂,呈现多地区、多种族、多国籍的特点,社区无法满足辖区居民精细化服务及居民自治相关服务工作的需求。前面描述社区现状和问题提到,社区高素质人才、能人巧匠多,社区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物业群等渠道发布招募令,组建了以政务专员、国际社工、律师、外籍管家、掌握多国语言的居民等组成的“语筑双桂志愿服务队”和“涉外法律志愿服务队”,为外籍友人提供语言服务、文化宣传、法律咨询服务以及个性化的“涉外管家”服务。此外,社区还积极引入外部资源,通过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组织、锦江区总工会、心益心社会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党建共建,引入四川文化院团联合会、四川天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非遗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射箭协会等一批优质文化资源,形成双桂路社区文化共建资源库,同时将优质的文化人、非遗传承人等纳入志愿者队伍中来,逐步壮大社区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

2、扎实开展志愿服务。为了更好地聚焦群众需求开展服务工作,社区以志愿服务队伍为抓手,通过走访调研、民情收集、小组工坊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建立民意清单,分门别类地开展服务工作。针对辖区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志愿队伍协同社区社工室、街道社工站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健康知识宣传、居家安全检查等服务;针对辖区儿童,加强校社互动,开展了情商品格教育、打造幸福上学路等服务;针对外籍人士,链接外事办、物业资源,不定期举办在蓉外籍人士工作、生活便利化政企交流沙龙和国际社区共建研讨会,就外籍人士获得工作许可证、居住许可证、纳税等事宜进行交流研讨,营造开放包容、活跃友好、共建共享的国际化工作生活氛围。

(三)突出商居抓共建 以联盟为支撑构建“商居+社区”治理融合体

1、建立商居伙伴联盟,缓解矛盾。商居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就是商家和居民的利益发生了冲突,问题要得到解决全靠社区在中间进行协调处理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矛盾双方的参与。因此,为有效缓解商居矛盾,增加商居对话平台,社区在2021年开始筹建“双桂商居伙伴联盟”。春节前夕,社区发起了一场线上新春祝福视频征集活动,在小区党支部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发动辖区居民、商家、物业齐参与,在激发社区活力的同时也摸清了商家及居民需求、党员情况等,为“商居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021312日,“双桂商居伙伴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包括小区党支部、小区居民骨干、商管、小区物业、辖区商家、和居民志愿者。商居联盟成立后,社区积极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推动联盟作用的发挥,对于沿街外摆、出摊占道等不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开展了“美食静享”、外摆整治专项行动、品质商家评选等活动,加强商居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商家营业品质,美化和巩固宜商宜居环境,从源头上化解商居矛盾。

2、商居联盟持续发挥作用,助力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整合力量,充分发挥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作用,将企业商户纳入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做优双桂商居生活体,形成多元参与、商居共赢的社区治理新局面。社区以“商居伙伴联盟”为支撑,在中粮鸿运·悦街建立了党群共建阵地,包括悦街邻街的户外阵地宣传LED屏,已经成为了社群联系的窗口,在疫情爆发期间,中外居民居家用手机录制了祝贺视频,彼此加油打气,进一步拉近了社区、物业、商家、居民的距离。企业商家也愿意参与社区居民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将健身、健康、阅读、美食等系列活动结合自身企业形象带给了辖区居民,居民了解了企业,企业得到了价值认同和群众好评。对于外籍人士,社区还链接整合柴门、朴田、芭莉与彩虹等优质商户资源,联合商家和媒体对外籍人士喜爱的餐厅进行常态化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外籍人士找到“家乡味道”,以此吸引更多外籍人士选择双桂,进一步提升社区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形象。

(四)突出文化抓共融 以文化为纽带扩容中外居民“朋友圈”

作为新成立不久的社区,居民又多数由世界各地的人员组成的,自然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不关心到参与的过程。为了加速这一进程,社区结合保障资金意见征集,采用一户一票、微信公众号、问卷星等多方式多渠道了解居民需求。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居民中,大约有38%的人提议社区多组织未成年人相关的活动,45%的人希望社区多开展绘画、摄影等文化活动,而针对外籍人士,通过与外籍管家的了解,他们对于社区传统文化、手工体验活动、运动会等活动较为感兴趣。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得知,辖区居民比较重视儿童社会实践,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高。因此,社区以文育人,依托“文化底色”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引领家园营造和基层治理迈步新台阶。

1、举办文化活动,营造友善文化社区。打造居民会客厅、国际民俗博物馆(中外文化交流区)、“乐邻·溪云餐厅”(美食共享区)。依托文化活动平台,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儿童情商品格建设主题活动、幸福摄影课堂、happy dancing舞蹈班、我们的节日活动、运动会等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刷新居民对社区的认识和融入。针对外籍人士,社区牵头依托社会组织及物业组织外籍人士文化活动,通过外籍管家一对一沟通,获取外籍人士的活动需求和爱好偏向,并整合社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运用“文化促交流,交流带互动,互动增情谊”的“浸润式”活动运营方式让外籍友人感受“家”在双桂、“业”在锦江、“乐”在成都的国际化社区生活氛围。社区先后开展“魅力中国年”、“热闹元宵会”、“品味端午情”、“地球日活动”、“鲜花先给你”、“感受中华文字”“艾香飘千里”等中外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以及羽毛球、沙滩排球、街舞、瑜伽等富有活力的文娱活动。通过传统佳节感受中外文化的交流,通过各类互动活动提升辖区国际化社区的品牌形象。

2、挖掘“城市主理人”,营造公共文化社区。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积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专业功能,通过“国际民俗博物馆”等公益项目链接非遗传承人、民俗专家,以“趣缘”带动“人缘”,以“传统”联系“国际”。以此为契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元素相结合,不断挖掘中外“城市主理人”,将他们作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带头人,组织举办各类新颖时尚的文化活动,吸引影响更多中外居民,引导达成社区共识,激发出居民公共精神,建立起参与式社区共创模式。

3、倡导绿色生活,营造低碳文化社区。可持续发展是社区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低碳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形式。自2020年以来,社区已联合辖区单位、专业社会组织举办了“垃圾分类”“低碳饮食”“低碳运动”等活动上百场,打造各具低碳特色的活动“微阵地”,积极引导中外居民建立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用点滴绿色行动赋能国际化社区建设。

六、创建成效

(一)居民间关系逐步“破冰”,邻里关系有效改善

以文化活动、儿童关爱为纽带,通过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居民之间的互动也越加频繁,互动促进彼此的了解,随之理解和包容度大幅提升,逐步呈现出了能够主动同邻居打交道,邻里互帮互助的状态。最直观的反馈是,在我们的小区业主群里面吐槽、抱怨、相互谩骂的内容减少了,由最初的“哪个又在敲的叮叮咚咚响、楼上的能不能安静点儿”变成了“我家里有熨斗,10点在家,来拿吧”......随着邻里和谐氛围逐步提升,当矛盾发生时,大部分居民能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努力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分歧,有效降低发生纠纷升级的可能性。

(二)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逐步提升。

社区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聚集居民群众需求扎实开展服务工作,为居民建立了活动空间、组建文艺团队、开设幸福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供精细化的品质服务,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将社区服务理念和文化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去,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识和信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社区坚守防疫一线,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居民们纷纷留言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还有不少居民给社区送锦旗、写表扬信。居民对社区认同感提升后,进一步加强居民自治工作,给辖区居民更多的话语权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营造中。现在在每个小区园区中关于垃圾分类、文明养宠、爱护环境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这些牌子都是发动居民共同参与设计、制作、安装的;还有大家经常使用的表情包,也是社区组织未成年人以桂花和兔子为原型,围绕健康、文明、大运会设计的。通过这些新颖的活动内容,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充分体会参与的快乐和成就。而对于外籍人士而言,便利的政策服务、专业的生活服务、优美的居家环境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双桂路社区十分舒适、幸福,融入感也随之增强,社区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也经常看到他们带着孩子参与的身影。

(三)商居矛盾得以改善,生活环境得以提升

商居联盟的成立,为商居对话、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改善商居矛盾,提升营商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商居伙伴联盟定期以沙龙、茶话会等的形式,召集联盟成员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及时了解辖区营商环境情况及居民群众的反响。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商居伙伴联盟积极推动街区治理,从规范商家外摆、统一临街商铺店招到督促餐饮企业更换清洗油烟净化器,以一系列扎实举措不断促进营商环境的提升,进一步营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环境。目前辖区居民因油烟扰民问题、噪音扰民问题的投诉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前期四川省环保督察中,双桂路社区实现了“零”投诉。为激发辖区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在商居伙伴联盟的联动下,还成立了“红星义巡”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由辖区党员志愿者、物业、居民积极分子、商家组成,主要为辖区提供常态化义务巡查和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宣传和倡导商户们规范经营、保持环境卫生、杜绝占道经营。

(四)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党组织、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引导辖区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逐步形成了“一心两体三治理”的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之下,依托“一点一家一中心”服务平台,梳理整合辖区资源,形成双桂路社区“15分钟生活圈”,毗邻沙河,与绿化面积达410亩的塔子山公园隔河相望,居家环境优美;辖区内的“中粮·悦街”以高品质高服务的新面貌,打造出惬意舒适的特色社区商业街,新落成的成都环贸ICD带动区域商业能级全面升级,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流的商业配套资源;区域内地铁站2号线、8号线与公交BRT无缝衔接,1处可容纳50余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的停车场为居民出行提供了多重选择;锦江区盐道街小学及成都市第三幼儿园2所学校和1所国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此,为辖区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居民在生活方面不需要依赖外部资源,也可以在家门口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减少了出行的时间和成本。其次,社区服务设施的丰富,让居民可以更好地享受休闲和文化娱乐,也更容易获得健康和快乐。再则,社区商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居民的购物,也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五)社区“悦享双桂 向美而居”的文化初步形成。

自从社区开始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以来,居民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社区的文化氛围也逐渐形成。根据居民需求,社区组织不同主题的文化课堂,让居民了解各种文化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等。这些课程不仅让居民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让社区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音乐会、艺术展览、书法比赛等,不仅让居民享受文化的熏陶,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友谊。其次,社区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倡导活动,加强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积极推进环保工作,让社区的环境更加清洁、整洁和健康。通过社区的文化建设活动,社区“悦享双桂 向美而居”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社区文化初步形成,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社区的整体素质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七、反思与总结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了城市国际化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提升了国家化社区建设的需求,但是我国社区管理较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相关标准发展历程较短,近年才渐渐重视起社区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标准化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我国开始描绘对外开放的第一张蓝图,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特区,推动了沿海一代城市的国际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推进内地的对外开放,1990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上海浦东新区。接着又沿长江开放了芜湖、九江、武汉、黄石、岳阳、重庆等6个城市,以及合肥、南昌、长沙、成都等4个省会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至此,成都才真正地开始和国际接轨,天府大道、玉林街头上渐渐出现许多外国面孔,他们被巴蜀文化吸引,选择定居下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国际化社区的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自主实施,经历了各自为政、树立典型、党建引领等阶段,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推动着成都这座城市迈向国际,实现城市现代化及国际化。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不乏失败的泪水,曾经轰动一时的“九眼桥打人”事件、“电子科大外国留学生反华辱华”、“兰桂坊不雅视频”等震碎国人三观的事情,无不是在提醒我们城市国际化一定要下放到基层,从基层抓起,夯实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一心两体三治理”的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打造和谐社区的作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从这一点上来说,成都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万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赋予了城市建设发展新的内涵,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际化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新时代城市建设思想的引领,离不开社会制度与文明的更新与进步。从成都步履蹒跚的国际化社区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化社区治理不仅考验基层的治理水平,也考验行政制度的韧性、社会治理的灵活性乃至政治文明的包容度。我们需要从国际移民生存层面的价值角度去思考社会治理制度的构架方式与公共政策体系的运行方式。以国际化社区为本、以不同族裔群体的特点为径,成都国际化社区的发展与治理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国家治理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多元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地方样本和经验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