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公益项目

2024.08.22 603播报——郑永忠:社区基金的经验分享

6月3日,第八届成都603社区基金会主题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来剧场举行。活动以“心聚力·新起航”探索社区公益慈善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相关党政部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代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等共计280余人参加,线上1万余人参加直播,共话、共谋社区基金会未来发展新篇章。

全文分享

01

基本情况介绍

    聚源村位于元通古镇,有4.62平方公里,有4048人,虽然作为旅游副中心的功能很突出,但治理难、难治理的问题同样很突出,缺人、缺钱、缺能力。

     2018年,我们启动社区专项基金项目,发起基金项目“聚心所向 一苇起航”,6年来,我们携手18000余人次参与,公众筹款65万余元,虽然筹集资金不多,但是我们筹集了人心,筹集了凝聚力,专项基金一直运营良好,多次被所挂靠的成都市锦基金授予优秀筹款机构、优秀合作机构、优秀传播机构等。

      2019年,我受邀成为四川大学关于社区基金与社区营造、产业发展协作与机制探索和实践课题组的外部专家,此案例已于2023年编录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案例库。因小基金促进了大治理,所以我村成为了崇州林盘治理的发源地,继而获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成都市双百佳示范等称号。

我们是怎样做的

     首先,面对农村空心化这个治理“拦路虎”,我们抓住“人”这个关键,通过“沉下去、攀关系、问需求、挖能人、谋未来、定方案、建机制”等方法,成立了林盘两会和专项基金管委会,引领发动群众,重建了乡土链接,激发了村庄活力。

其次,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社区治理开始容易,治理路径也大致相同,但要持续高效却很难。为了解决治理中参与难和难持续的问题,我们社区基金外链腾讯公益平台,内充分发动群众,每年9月7、8、9号定时在腾讯99公益平台上发布一个项目,倡导林盘自筹(居民自筹)和社会捐赠,争取更多的财政奖补资金。我们林盘自筹的资金直接用于项目实施,社会捐赠和其他资金用于统筹使用。这6年,我们共组织实施了“良序善治和美聚源”“林盘自组织能力提升”等53个项目,老百姓这6年来,通过筹资、筹劳、筹物近1700万元,争取政府奖补资金550万,培育自组织12个,挖掘新村民5人,链接社会组织15个,主管部门专门指导调研50余次,吸引研学的人群达到了4万人左右,实现全村的12个林盘4048名群众全过程参与,资金使用满意率达到了100%。

     另外就是我们的基金运营和管理,从发出倡议——筹款——方案编制——项目申报——项目批复——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财务披露——绩效评估,整个过程可通过掌上基金,扫描二维码实时查看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

     我村今天的治理成效显著,是因为还有一项创新工作:就是利用母子项目竞争立项,活用社区保障资金。在社区保障资金里面,列出一定的资金支持母项目,对符合资金缺口自筹、群众筹工筹劳、资金只限用于购买原材料三个前置条件的林盘向同样符合这三个前置条件的居民受益小组团,征集子项目的具体内容,通过审核,符合条件的就组织实施。实施完成以后,同样从美观度、群众参与度、性价比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估,也作为来年资金分配的一个依据。在竞争立项过程中,10多个林盘你追我赶,相互借鉴,形成良性循环,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到治理的全过程。今年我们还将加大创新力度,尝试把母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激励,不再设兜底资金,换句话说就是根据上年基金的筹款情况来进行匹配,自筹越多,匹配就越多。

      最后,社区基金作为乡村振兴的资源枢纽,我们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一套福利治理视域下的社区工作新机制,即“1335”工作法:

一核引领(党建引领);三向协力(林盘两会、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社会组织);三金组合(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聚源社区专项基金、各种激励奖补资金);五态提升(心态、生态、形态、文态、业态)。

结合发展与治理

社区基金与社区营造,产业发展协作机制探索与发展, 在治理中谋发展 ,在发展中促治理 ,聚源村将以古镇项目和入选成都市川西林盘修复保护规划设计全球征集活动的仁里义苑林盘项目为契机 ,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和集体经济,努力建设舒心美好、安居乐业、良序善治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