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第八届成都603社区基金会主题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来剧场举行。活动以“心聚力·新起航”探索社区公益慈善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相关党政部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代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等共计280余人参加,线上1万余人参加直播,共话、共谋社区基金会未来发展新篇章。
全文分享
核心词:社会公益发展
分享要点:五个乐观 五个挑战
五个乐观
第一条,基础慈善仍然是作为公益的敲门砖,或者引领者。基础慈善是指我们几千年来一直有的善良、善心,去帮助人的热情和温度,通常是给人一种扶持、一笔资金、一笔物资。我们现在的公益就是由这种基础慈善来敲开门的,尤其典型的是汶川地震,当下仍然如此。互联网公益兴起,捐赠人捐赠与否,通常第一个门槛是需求方是否能激起我的同情心,只是这样的一份慈善和传统的善又有不同,传统的善离不开这三个词:家族、熟人关系和政府/国家,通常是家族内的互相帮助为主,熟人类的为主,或者国家来统领为主,现在是社会组织来引领,并且超出了自己关系范围内的人,善也随之升级,体量在明显增大。
第二条,现代公益有两个新的理念,20多年前就出现了,现在还在我们内心中存在着,并且根越扎越深。第一个是理念是强调人本身的价值、平等、相互尊重,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平等的,去社会身份化,去功能主义,在社工领域特别典型,核心体现在助人自助这个词上,不仅能生存下去,更重要的是能长成起来。第二个理念是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强调人在公共空间中是参与式的,是独立人格,独立参与的,把人的平等的体现到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里面。这两份理念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和传统的善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构成当下社会公益的整体色调,表明了时代在进步,人的追求也在进步。
第三条,从基础性的善,到人是平等的、有价值的、有尊严的,再到人是要独立人格、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经过20-30多年的发展这三个理念越来越落地了。比如说社区范围内、社会范围内,有一批公益组织开始有了自己的项目模式,通过项目模式能够生产加工出好的公益产品,能解决社会问题了,能让这个理念在现实中变成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或者一种人和人相处的方式。
在社区领域,这三个理念也同样在立体性的落地:(1)仍然需要帮助有困境的人。(2)越来越强调接纳和平等,也不能给群体贴标签,边缘化,以前这类现象很典型,现在越来越淡化了。(3)在社区参与上,从意识协商到参与社区的事情,然后每个人成为社区氛围的这种主人,落地成一个践行的氛围,然后再探索如何落地,如何成功解决问题,如何让社区的利益相关人成为问题的参与者和解决者。
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前一阵子我去珠三角,发现那边的社会组织独具特色,原来有一批为企业的员工维权的组织,最开始也是很悲情和义愤,现在这批组织在以建构式的方式解决问题,形成一些能力,既为工人服务,又为资方服务,又为整个社会服务,寻找大家的共赢鸣点,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有落地的技术产出公益产品。
第四条,回到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话题上,尤其是后发展地区,比如说农村的共同富裕问题,寄希望于两个载体,一个是合作社,一个是集体经济组织。成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探讨,发现离开了公益组织的理念、技术比较难,反之如果把公益组织的理念和落地技术用上去,解决问题就有了希望。比如说海惠、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成都办事处)、大邑兔王等,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都颇有特色,把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主义的空壳做实,把公益的成分加进去,通过赋权增能,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参与,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条,是更整体的展望。在不同的领域,公益组织都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的生态点、小的摊位、小的星星之火,有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自下而上的成长网络,有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本事,让老百姓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权益的诉求方式,并且可以解决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大的问题,比如说教育的问题、人的发展问题、社区内大家如何把社区当家园的问题,每一个领域都有这些组织,这些组织形成的示范,形成的网络,形成的体系。现在让我们去前瞻一下,看他们能不能形成一个新的网络,让政府的功能空间向他开放,让政府的资金转移给他,让他在新的层级里面来解决问题,给人提供价值,给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还原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力。
五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我们一些公益组织,已经形成自己公益品牌的公益组织,但他们的技术体系、解决问题的技术体系是被隐藏着的。不管是政府,还是公益的研究者,很难把它挖掘出来,让大家知道它不仅好,而且好在哪。过去说到公益品牌只要好就行,现在要知道好在哪。我们层打造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案例,但在那里似乎并没有将其解决问题的技术体系呈现出来。
第二个挑战,甲方出钱,乙方来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完成甲方的任务,还可以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还可以把陪伴式成长的理念拿出来,但是现在都没有做到。很多评估机构更注重完成甲方的要求,而忽略了专业梳理和陪伴成长,甚至将评估做成了管控。
第三个挑战,现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资金跟以前比,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是社会组织的发展氛围、发展速度实际上放慢了。这是资金支持和好组织之间的定点瞄准性越来越差,原因要追究到上面两条挑战。如果把现在的资金更好的瞄准,用到特定的组织和项目上,做好公益产品,那么我们公益的发展速度会比现快很多倍。这个活应该谁来干呢?应该是我们的评估机构或研究机构来做。
第四个挑战,政府的政策空间给到了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强调党建引领,引领谁呢?主词是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党建引领至关重要,怎么引领,是引领还是管控,是支持还是压制,我们怎么把党建引领做实?要和社会组织专业体系连通对接起来,这是对国家政治方向负责的一种方式。
第五个挑战,政府是政策方,是政府购买服务的甲方。其中有的甲方会格外强调规范,但规范被做成了管控,且通过管控而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种做法则与此不同,其中的政府敢于承担责任,他们不是借助于规范而做成了管控,而是与社会组织站在一起,瞄准社会发展的目标,双方一同追求。
这五个挑战涉及到社会组织,也涉及到政府,更涉及到大家齐心协力合作的,这是一个格局。我们把五个挑战解决了,前面的五个希望就会往前大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