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第八届成都603社区基金会主题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来剧场举行。活动以“心聚力·新起航”探索社区公益慈善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相关党政部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代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等共计280余人参加,线上1万余人参加直播,共话、共谋社区基金会未来发展新篇章。
全文分享
01
志愿参与 跨界合作
这半年我参加了两次大型的活动,首先是“为抑郁友好而行动”,该活动由华西医院教授倡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抑郁问题。自年初启动,至4月20日高潮时,吸引了逾千名来自医疗(如华西、省医院)、教育、社会组织及心理咨询等多领域的热心人士。此活动显著特点在于其广泛的跨界融合,几乎无界限地集纳各类资源,尤其在打破传统组织壁垒、开创资源汇集新模式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项活动是3月举办的“社区社造整活大会”,由一群热心于社区建设和社会创新的年轻人自发组织。它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参与者,还采用了创新的去中心化模式——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捐赠而非机构支持,展现出强大的群众基础与去组织化形态下的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大规模的活动,“为抑郁友好而行动”成本控制在3000余元,而“社区整活大会”也仅花费约4000元。最大的体会是,通过民间自发,实现了跨界合作,形成了新型的资源整合,是新型的打破组织边界的组织形式。
02
啃骨头 下深水
啃骨头,下深水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社区当中有很多很尖锐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小区治理,有一个社会组织叫“社区参与行动”,机构负责人韦罗东说“我专门啃难以治理的小区”;比如说信托制物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信托制导入中,这些都是非常难的,项目的导入会花费非常多的精力。比如说养老,养老这半年是井喷式的,有各种各样的新型的养老模式的探索,最大的体会就是今年的养老博览会比去年热闹得多,不光是社会组织,而是多元力量,包括一些资本的力量,也包括一些专家的力量,都会在这个领域里面下深水,来研究社区的真问题。
0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频繁地被大家提到议事日程当中,包括我们今天开的603活动,实际上也是谋求社区最可能的以慈善为动力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当然,社会组织自身也在努力,比如说我们的机构,我们通过项目设计,我们的“银龄安居”项目就筹到了600多万的资金。还有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特别是国家的嵌入式文件下发以后,多元力量,包括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也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都在进入这个领域,而且讨论的热潮越来越高。还有社会企业的探索,例如清源社区的社区社会企业。
04
数字化公益的崛起
如“玉林境”“社区营造小助手”等,正逐步改变公益行动的面貌,提升了效率与透明度,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标志着公益事业步入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新时代。
我理解的社区公益新生态,一个是要打破组织边界,要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模式,然后要关注社区的真问题,最终我们要拥抱新时代,新质生产力也好,数据化也好,拥抱新时代,用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来参与社区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