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第十二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四川大学童心向阳团队“数苗成长”儿童数字素养提升项目第九次活动“数字素养课:手机应用我会用”在奎星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旨在通过互动和实践,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同时培养他们面对网络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社工首先引入了数字素养课程,主题为“手机应用我会用”。社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分享手机中常见的应用及其分类。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了社交、学习、娱乐等不同类别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社工特别介绍了“多邻国”这一语言学习应用,并鼓励孩子们利用这一工具学习新语言。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孩子们对数字技术价值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社工还教育孩子们在面对网络上的恶意内容或不正当内容时,如何保留证据并进行举报。这一教育环节至关重要,它帮助孩子们在数字世界中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紧接着,社工为孩子们发放了一周计划表。这一计划表不仅是对孩子们一周表现的记录,更是对他们成长的见证。孩子们和家长需要根据计划表上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在完成的任务上打上小星星。这种形式不仅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童心小剧场的彩排。社工精心准备了两个剧本,分别是“网络欺凌”和“网络沉迷”。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孩子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社会问题,还能学会如何有效应对和缓解这些问题。
在“网络欺凌”剧本中,孩子们通过小林和小强的故事,看到了网络欺凌的危害。剧本巧妙地利用梦境和角色转换的手法,让孩子们体会到被欺凌者的痛苦和无助。最终,小林的反思和道歉,以及他劝小强停止网络欺凌的行为,展示了孩子们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网络沉迷”剧本则聚焦于青少年沉迷游戏的问题。剧本通过还原家长和老师对待沉迷游戏学生的传统做法,揭示了背后的心理问题。剧本的目的是让家长和老师改变对待沉迷游戏学生的态度,从攻击和贬低转变为理解和帮助。同时,也让沉迷游戏的学生认识到,通过科学的方法,他们可以摆脱对游戏的依赖,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活动的尾声,我们举办了一场茶话会。社工老师和团队成员及志愿者聚集在一起,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大家预祝川大学子主办的成长营顺利结营,并对成员和志愿者对社区托管服务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深深的感谢。茶话会不仅是一次轻松的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支持。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孩子们不仅在数字素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也在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社工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数字世界的奥秘,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本项目活动由四川大学童心向阳团队执行,感谢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四川大学对活动开展给予的支持。
图1:数字素养课堂
图2:合影留念